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案例教学法适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和定位,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具体的步骤和要领。
【关键词】立德树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案例教学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定位、特点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更加深入,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学生成长、成才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的心头,提高思想政治、道德和法律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增强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做榜样,培养人才。立:树立;德: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许多学校正在逐渐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治思维培养为关键的德育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开展德育。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托和使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地生活才有意义等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大学生去观察、思考、判断、实践,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正是为了更好地给予大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地成长、成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是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要求而构建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政治理论性,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实现将该课程的基本原理、理论、立场让学生内化为心、外化为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给传统教学法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迫切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案例教学法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大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视学生为教育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有助于促进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同时,还具有提高大学生洞察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正好能符合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1.定义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是通过对蕴涵有深刻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具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和观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大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步骤
(1)准备阶段
①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明确提出教学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实现有的放矢。
②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维度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学情,以期实现因材施教;同时要厘清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教学的核心知识,即教学重点,还要厘清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即教学难点,要研究如何分散重点和突破难点。
③收集、遴选、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案例的选择和编写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情广泛搜集和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必须使案例真实、生动、贴近实际,又内隐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