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继续教育中的社会市场观
摘 要:社会市场观是现代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它以生态平衡理论和社会系统发展思想为基础,指出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经营思想和经营原则。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结合当前大学继续教育办学规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应用这一理论改善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状况,促进其科学、健康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社会;市场;大学;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强,中国高等教育正由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向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教育系统转化。在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的进程中,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满足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多结构高等教育需求,大学继续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以其特有的办学方式、直接而鲜明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联动性,迅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社会服务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已成为了大学利用其优质资源为社会提供有效教育服务的重要渠道。其教育地位得到了不容争辩地确立和巩固。然而,伴随着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多种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广泛应用,大学继续教育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属性的竞争局面已然形成,尤其是大学继续教育直面市场并与市场随动的办学特征,更为教育短缺时代相对稳定的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在渐趋成熟的市场运行中,大学继续教育改革已无法回避,如何理性适应社会需求与社会竞争,科学把握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方向和培养定位,成为现代大学继续教育的必然思考,也是保持大学继续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社会市场观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社会市场观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经营思想和经营原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物。
社会市场观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时市场观已被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所普遍接受。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发现有的企业由于片面追求和强调满足市场的需要而生产企业并不擅长的产品,甚至为了片面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而不顾消费者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长远利益,其结果是既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不能获得满意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利润,并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经过不断反思,产生了生态学市场观,并进而出现了社会市场观。社会市场观继承和发展了市场观和生态市场观,将生态平衡理论和社会系统发展思想导入了企业经营管理学,认为企业应该像一个生物有机体一样,使它的行为和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的关系,才能得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维系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前提。它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既要坚持从市场需要出发,又要善于把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自身资源与技术特长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这是企业的目的和责任,并以此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从社会市场观的基本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市场观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它突出地体现了以下几个观点:
1 社会市场观仍然强调“市场需求导向”,即,坚持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 社会市场观强调有条件地满足市场需求,即,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和过程不是盲目的,和不受限制的,而必须依据自身的条件出发和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它要求企业在认识市场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自我,了解社会。
3 社会市场观体现了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的有机统一,突出强调了企业自身、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既不能单纯地从市场需求出发,而不考虑自身条件;也不能不顾市场需求,只看内部能力,同时要兼顾三者的长远利益。认为只有坚持三者的动态平衡,达到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二、社会市场观对大学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继续教育主要是以满足社会职业需求为目标的高级教育,这种要求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受教育者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对教育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大学继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继续教育与社会职业需求的联动性愈来愈明显,也愈来愈紧密,同时由于社会继续教育的迅速膨胀,社会需求与供给渐趋平衡,社会继续教育内部争夺“市场”的竞争开始显现,大学教育与企业一样面临着市场,存在着生存与发展问题。
(一)大学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动性,决定了其“市场需求导向”的办学思路
大学继续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但其本质是得益于社会快速进步所产生的职业教育需求。这也是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满足社会职业人才对知识补充和更新的需求,直接与社会职业要求相对接,是社会对大学继续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继续教育共同的办学理念。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继续教育更具有直接而鲜明的社会联动性,大学继续教育也必然是随社会职业发展而发展,随社会职业变化而变化,并在寻找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继续教育突出的市场化特征,决定了其“市场需求”的办学导向和办学思路,在目前大学继续教育所有改革中,无论是以应用为基础的教育质量体系的完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是“订单式”教学方案及培养目标的调整等,都无不显示这一特点。
(二)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必然是有限度地选择教育范围
就具体大学而言,无论其教育规模有多大,与整个社会教育需求相比,其教育范围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有限的培养能力,也必然使大学继续教育不可能面向所有的社会需求,因而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教育范围和培养目标,是各大学继续教育重要的教育决策。就传统的大学继续教育而言,依托现有资源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是一种惯行的思路。应该讲也是集中表达了教育需求与满足教育需求能力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大学继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最终是取决于其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和水平 大学继续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需求是催生其发展的驱动力。大学承担着引领社会发展的任务,其职责和使命是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的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大学生存的前提。与所有的社会服务一样,大学继续教育也有质与量的问题,存在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的矛盾,尤其是在短缺教育缓和,供求关系逐渐平衡的趋势下,这种矛盾与问题也会更加凸现。随着受教育者选择教育能力的增强,影响受教育者选择教育的因素开始发生变化,即由简单的获取型向满足型转化,其中教育需求的满足程度成为新的追求焦点。教育需求与教育选择层次的提高,必然引发教育者办学思路的改革,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具体教育项目的社会需求状况,还要充分注意社会对其教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