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检讨书 > 内容

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0 06:11:05     阅读:


  摘要 培养和发展中国图书馆员领导力是未来图书馆人力资源改革的新方向,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支点。借鉴和学习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馆员发展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回顾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的起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阐述了图书馆员领导力的内涵和价值,并在讨论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应用的基础上,对我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研究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探讨发现,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在美国图书馆界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在我国图书馆界,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被认为是图书馆员领袖的学科馆员的制度也停留在十分复杂的混合式发展时期,亟待进一步理顺和推进。
  关键词 馆员领导力 馆员领袖 学科馆员
  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是图书馆领导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美国图书馆领导力理论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领导特质理论、领导风格(行为)理论和权变(情境)组成的理论体系及领导者一成员交换理论等。1980年代,比较流行的图书馆新领导理论包括伯恩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和豪斯的魅力型领导理论等。进入到新世纪后,随着图书馆逐渐从机械型向有机型发展,以及受到员工权利观念和综合素质的不断加强、图书馆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领导理论,例如协作式或分权式领导理论、情商领导力和情绪能力、组织领导力、文化领导力等图书馆领导力理论。
  在传统观念里,图书馆领导力与馆长领导力被认为是同一概念。但是近年来,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开始逐渐得到发展。一些学术界人士开始认识到,过度依赖馆长领导力的图书馆必然会存在发展的局限性。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管理和创造主体,任何改革和创新活动缺乏馆员的支持和参与,都将流于形式;如果馆员的专业素质长期处于偏低水平,那么图书馆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在缺少具有号召力、团结力和带动力的图书馆员的参与下,馆长领导力也会明显弱化。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应运而生,它提倡要将馆员发动到图书馆改革和创新活动中来,打造馆员学习团队,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为图书馆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1980年代,美国教育界发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教育改革运动,并由此催生了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其中,美国图书馆协会在普及和推广这一理论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图书馆学高等教育认可”(Librarianship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ration)制度,被认可的馆员在图书馆界非常受欢迎,并被认为是具有影响力的馆员领导者。另外,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内部开始出现了图书馆员领袖岗位,并采取了不同的命名方式,例如培训导师(men-tor)、朋辈导师(peer coacher)等,以增强馆员领袖的地位和号召力,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显然,图书馆要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正确的馆长领导,还有赖于大力提升馆员的领导力。
  同美国相比,我国图书馆在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笔者在知网上输入“图书馆员十领导”、“馆员十领袖”、“馆员十领导力”等关键词查找相关文献,截止2015年3月,只找到了两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亟需借鉴和学习美国的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具有本土化特点的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体系,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的美国,是在教育改革运动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理论。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发挥普通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来展开的。
  1980年代,美国为了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进而改进图书馆服务质量,颁布和制定了多项法律和政策。之后,各州在联邦政府的法律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图书馆业务培训、岗位认证、薪酬福利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提升激励效果,加快高素质馆员队伍的建设,同时剔除不合格的图书馆员。但是此次改革很快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反对和质疑,不少学者指出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忽视了图书馆员的发展以及他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力,对图书馆改革并非完全有利。因此,1980年代后期,美国图书馆界又发起了一场新的行业变革。1986年,美国的一些图书馆行业协会发布了多个行业改革报告和白皮书,共同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要重视图书馆员领导力的培养,不断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和领导才能,通过设置馆员领导岗位来激发普通馆员参与图书馆治理的积极性。自此之后,图书馆员领导力逐渐在美国图书馆界普及和推广开来。
  自1980年代中期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提出后,学术界一直在丰富和发展其理论内涵。不同学者对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对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存在一些区别,但总体上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1980年代,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启蒙和发展阶段
  这时的图书馆员领导力主要是通过提升专业素质来加强。为了提高图书馆员领导力,各州政府陆续发布了多个图书馆管理改革文件,例如馆员晋升制度改革、图书馆导师岗位设置、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等。通过这一系列制度改革,为图书馆员领袖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他们因此有了正式、规范的岗位职称,例如教学导师、业务领导者、专业技术领导等,同时每种岗位对应相应的薪酬激励方案,通过采用物质和非物质手段激发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积极性,让他们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以馆员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例,到19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美国图书馆都实行绩效补贴制度。但是由于长期实行平均绩效制度,导致一些图书馆员对绩效补贴制度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阻碍了该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现。但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员领袖理念的不断普及,一些馆员开始利用自己的专长积极参与图书馆内部管理。以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员认证体系为例,有学者研究发现被认证的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其他图书馆员,他们更愿意参与图书馆的决策和管理。

《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