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精选2020
《建党伟业》,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建党伟业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党伟业观后感1
青春的使命
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到底是什么催使我们的青年从容的应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必须是强烈的爱国感和高度的职责感。爱国让我们感知职责,使命让我们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祖国富强、民主、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青年人都期望能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我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齐,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青年的使命异常艰巨,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增强历史职责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2011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纪念日。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感慨: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劳苦大众推翻“两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铸起了中国的繁荣稳定、和谐富强。
作为青年共产党员,我们更就应熟知历史,以学促用,以对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职责感,提高认知和学习潜力,强化时代职责感,为铸就新的辉煌做出贡献;就应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
作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明白,有许多可能酿成大杯具的小纠纷等待我们去化解,有许多悬在百姓心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答,有许多弱势群体渴望我们去帮忙……一想起这些,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激励着我坚守在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线,以饱满的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牢牢把好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去诠释新时期司法行政干警的神圣使命。
建党伟业观后感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着电影银幕的拉开,《建党伟业》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向我讲述中国最丰富的十年……
《建党伟业》的讲述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延续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十年的时间是中国历非常重要的十年,新中国的诞生,国人现在的安定、幸福,这十年功不可没。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党的成立……这些事情让我们愤怒、悲痛、期待,当然,还有一丝无奈。是啊,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中国强大,为了让华夏人民的尊严不失,为了让祖国的明天愈加美好,共产党必须成立!
于是乎,毛泽东、李大钊、孙中山、胡适、陈独秀……一个个“马克思”站了起来。但是,革命的道路并不好走,风浪中不夹丁点儿平静,革命=艰难+艰难+艰难。当宋教仁遇刺时,我恨不得冲进银幕化身关公,挥舞青龙偃月刀;当袁世凯为了一己私欲签订“二十一条”是,我只想把他拉过来用脱鞋丢他,质问他:你还是中国人吗;当蒋介石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祖国的未来让人彷徨,革命尚未成功,党派却发生内部斗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反映出了革命的艰难,但是,先辈们没有丝毫退却,这是他们肯定要做的!
《凡尔赛条约》的失败,国土被割,面对日寇赤裸裸的打劫,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他们怎么办?“反抗”、“反抗”、“反抗”……无数的青年吼出这两个字!我们虽为鱼肉,面对刀俎,仍不畏惧,谁说鸡卵不能击石!火烧赵楼,府前喊“冤”……作为青年,这是应该做得!
90周年已过,作为90后的我们没有遗忘祖辈的精神。90后的我们可以担当责任;90后的我们可以不畏强权;90后的我们可以克服险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革命先辈的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出现断层,他们的意志注定是千年传奇!这是我们90后需要做得!
电影放完,银幕徐徐下降……《建党伟业》,一部多好的片子啊,它向我们演绎了党的10年风雨历程!
建党伟业观后感3
很让人感动的是,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理想崇高而且敢担责任,生活俭朴还能坚持理想。那个时代的学长,有大师风范,有奉献和冒险精神,关心学生成长,鼓励学生创新。
很喜欢北大的那场有关“新旧文化”的辩论,学术风气纯正,旧派大师(辜鸿铭)和新文化的先驱(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平和论道,不搞派系斗争,有不同意见大家公开讨论,相信青年自有辨别能力。
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了,还能有话语权。世界强国是靠不住的,他们只有把我们成为他们利益的一部分的时候,才会考虑我们。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同时,党好要继续带着人民一起不懈努力和坚持理想,现在的价值取向多元,坚持这份信念很有挑战性,但只要真心为人民的,人民就会跟着走!
很赞赏周恩来在狱中“改变策略,作长期斗争的准备”的主张,果断睿智,目光长远,保存了实力并且在时间上赢得了主动。在现在社会中,我们做事情搞筹划要想的远,踏得实,不能只顾当前,好大喜功,速度不能解决一切。
在那个环境下一直坚持共产党的理想,作一名党员是有高风险的事情;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党员,特别是具有行政权力的党员干部应该经受得住现今社会上的考验,有危险意识。胡锦涛书记近期提出的“四危险”就很实际。
建党伟业观后感4
北洋政府从清政府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政府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透过超人的政治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19年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
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因此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应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政府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民国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之后的政府。
北洋政府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十分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政府就骂政府,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政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到达北洋政府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能够看出,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卖国,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户外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当然,北洋政府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贴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务必搞成革命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政府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透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当然,也需要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
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相对来说,北洋政府是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可惜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北洋政府的死地,两党的共同特点,就是一向妖魔化北洋政府,才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真实的北洋政府。
总的来看,这部片子,感觉拍的很乱,时刻跨度太大,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能反映出来的,越看越像PPT,真正的叙事太少,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少的话,根本看不明白这部电影,加之电影对于历史的一些不客观的描述,让这部电影的史学价值大为降低。
最后,鉴于豆瓣将该电影的评论关掉,因此本博客也将此篇观后感的评论关掉。
建党伟业观后感5
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建党伟业》,颇有些感想,本来想写篇观后感到豆瓣上,之后发现豆瓣将该电影设置为不能评论且不能打分,因此只好将这篇影评写到我的博客上了。
《建党伟业》所描述的这段历史,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时代,时刻从1912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户外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政府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政府,这种描述并不太贴合事实,北洋政府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个十分民主自由的政府。
《建党伟业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