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电大开放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文章以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阐述了开放大学地方学院在面对发展的困境和转型中,创新发展思路,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贵州在全国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自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以人为本,“智力”当先,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六盘水广播电视大学紧跟省委、省政府转型开放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改革发力,努力赶超,在地方经济转型“智力”的“提供”上做细文章,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实现了开放转型的跨越式发展,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面对发展困境、精心谋划未来
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经过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终结性评估,学校的硬件、软件及广大教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与国家、省改革开放的要求还很不够。2005年中央电大终结性评估时,学校编制内教职工仅25人,4个科室,人员编制、机构严重偏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固定的校园,有校无址是全省电大的典型,设备、设施简陋,仅有30台旧电脑,教学完全以面授为主,很少、也很难运用网上教学。学校管理环节还不够严谨,办学效益和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学校全年非税收入不足150万,上交上级电大管理费后,所余经费只能维持基本的教学和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进一步发展出现瓶颈、发展困难重重。学校领导班子面对发展困境,落实省委、省政府开放转型的部署,下大力谋划未来与发展,以“基层电大开放转型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强自身建设,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有为’创‘有位’”,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智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应有的作用。
二、创新思路,转型发展,抢抓机遇,争取政策
(一)结合实际,创新思路
学校面对发展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对国家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以及地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深刻认识到只有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思路,学校才有出路。确立了学校多元化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发展定位在“一体两翼”即以开放教育为主体,以奥鹏网络教育和中职教育为两翼的学历教育及多种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以促进学校开放转型深入发展。
(二)政策的支持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鍵
面对教育经费只能保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开放教育难以取得生均经费的支持和办学经费投入的实际,2006年教育部文件要求利用电大资源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抢抓这一机遇开办了中职教育,取得了教育附加经费投资职业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办学的物质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同时,通过争取政府人员编制、采取退休及提前退休等方式调整出人员编制,招录了部分大学生,教师紧缺问题才开始得到改善,学校二级机构从4个扩大到了12个,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2013年贵州省委为了加快培养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大量的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出加大全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明确提出教育“9+3”即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是全省当前教育发展要突破的重点,为了落实好省委教育“9+3”文件,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中职“百校大战”学校项目,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抓住机遇,挤进了贵州省中职“百校大战”项目学校行列,接连几年获得中职“百校大战”项目资金支持,学校新校区各项基础硬件建设得以大力推进。
三、转型发展中实现跨越发展
随着学校先进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模式的创新、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政策的支持及经费投入的加大,六盘水市广播电视大学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办学理念得到深化,办学模式更加完善
开放的办学指导思想深化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成人开放教育为主体,奥鹏网络教育、中职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模式得以加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形成,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建设快速推进,美丽校园拔地而起
转型于中职教育与成人开放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多元化办学,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学校基本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一座座大楼在六盘水市双水职教城新校区拔地而起,校园内相继建成综合教学楼、礼堂、艺术科技楼、学生宿舍、食堂、田径场、篮球场等设施,一座美丽的校园在中国凉都——双水新区矗立。
(三)配备先进教学设备设施,实现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
在新校区建成的同时,学校陆续配备了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学校从仅有30台配置落后的计算机到拥有近300台配置先进的计算机,从仅有计算机室到拥有多间微格教室、幼儿模拟教室、幼儿卫生保健室,电子钢琴房、专业舞蹈形体室、多媒体中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大礼堂,卫星、电视、多媒体互联网多种网络覆盖校园,设备设施装备跃入全省前列,教学和管理实现了现代化。
(四)强化人才意识,建强师资队伍
2006年全校在编教职工26名,专职教师仅有15名,大量的教师依靠社会聘请,1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兴校的理念,千方百计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在编和正式聘用的教职工突破100余人,专职教师达到70余名,加上外聘教师,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五)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大大提高
开放转型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学校各类学历教育学生达到7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多种多样。10年来各类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学校从粗放到精细,从无序到有序,从外延到内涵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办学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