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保证书 > 内容

关于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5:54     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形式下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的实际社会需求,指出了现有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同时,对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通过改革地方高校师范生人才选拔方式,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改革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改进教育实习模式,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
  关键词:师范招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等师范教育应该如何培养更多具有浓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又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创新型人才,这是高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也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为本,师范先行”,高等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又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等师范办学体制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受前苏联教育模式影响,一直是通过专门的师范院校培养师资。这种封闭式的培养目标单一、集中,学生专业训练和专业思想都较强,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对发展教育事业、扩充教师队伍的要求,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师资。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基础教育在校生人数发生新的变化,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从数量要求转向质量的提高。传统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师范院校内部显现惰性,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较差,招生来源和毕业生出路都有很大的局限等。
  同时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师范教育中长期存在“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有一种观点片面地认为强调了“师范性”就会削弱“学术性”,更使师范教育前景不明朗,定位不高。由于培养教师的任务不够明确,教师职业还不具备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待遇,学生选择教师职业,也往往以增加就业机会为目的,使教育科学的研究与学习被贬于次要地位。
  从师范人才的培养方案来看,师范人才的培养过多注重学科教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我国目前教师理论和实践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还很低,大部分学校处在20%以下,甚至有些学校还不到10%,教学不再是以前的“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了,而是慢慢转向“以学生为本”,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新的变化,使学科专业的重要性相对降低,而对师范专业的要求更高。另外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实习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独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基本教育科研能力等都需要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现在的教育实习培养目标主要偏向于对中小学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教育技能的训练。其实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培养方案过于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走向职业自主化,而这些综合素质正是学生在今后漫长的教师生涯中面对复杂而多变的教学情境、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说,大锅饭的导师分配制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实习时间的安排上来讲,一般本科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通常是教育见习一周,教育实习七周。这种实习方式,见习时间过于集中,学生只能根据自身当时的知识层次和理解能力得到一定的启发。从教育实习的内容上,目前往往仅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很少有教学科研活动和行政工作实习等其他对学生今后的教师生涯非常重要的一些实习内容。
  因此,需要实行多方面改革,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
  
  一、改革师范生人才选拔方式,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
  
  首先要改革师范生招生程序,争取师范生提前招生。提前招生,等于给有志于从事师范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录取机会,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去报考师范专业。其二,应该委托权威的测试机构对有志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做气质类型测试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的结果可以记入考生的电子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这样,高校可以从人才选拔环节开始,掌握先机,易于录取到高质量的、气质特点和性格特长适合当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对于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也起到一个源头性的推动作用。其三,可以继续扩大师范生上学免费的比重,吸引许多品学兼优且有志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年轻学子报考师范类院校。其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高校的师范专业中广泛采取“2+2”模式,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通过这样的选拔,可以使许多年轻学子在经历大学初期的迷茫后,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的目标,这类学子转入师范专业后,可能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通过这类“2+2”招收的学子,因为来自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科背景,通过两年的学习后,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基础,再学习师范专业的知识,既有利于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师范人才,也有利于这类教师未来的发展。这样的教师进入基层教育,将更加适合未来教育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
  
  师范类学生入学时,可以按照师范类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统一培养,打通学科基础课程,适当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减少专业课程。低年级学生应该淡化其学科专业的影响,多教授学生综合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师范教育类课程,两年后再让学生进入到学科专业学习。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宽广厚实的基础知识,大类培养后,就避免了由于过早进入学科教育学习而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更宽的知识面、更扎实的基础知识、更优秀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强的学科适应性和创造性。
  与学科专业知识相比,教师的专业性更加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技能和艺术上,这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教育类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应该继续增高。教育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注重三点:一是要加大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比例,比如除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习、毕业论文以外,还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设定具体见习环节,以加大学生的实践环节。二是在寒暑假,可由学校组织去中学或者小学去支教或者是相关性质的实习实践,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技能,同时也可缩短他们参加工作的适应时间,增强就业竞争力。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功能,大力发挥师范学生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功能,比如举行师范技能比赛、组织师德的论文撰写比赛等等。
  在师范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教师职业信念的培养和社会公德的养成。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可以使学生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不断追求,从而进一步

《关于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关于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的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