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理念与实践: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三个维度
摘 要:在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论述,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科学论断。从目标、理念与实践这三个维度出发,深刻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创新了我国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 立德树人思想 目标 理念 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我国教育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提出了把立德树人做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个中心,深刻阐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发展理念以及发展实践等问题,回答了如何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来践行立德树人。
一、目标维度:铸民族精神,聚民族能量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民族精神
民族核心价值观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整体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独特性。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实践,以此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包容性。1991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植、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2015年1月27日,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发表演讲,明确提出推动“英国核心价值”的建设,将英国核心价值作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她强调“所有学校都应该像提升学术标准一样,加强英国基本价值观培养,让每个孩子懂得英国价值观与学习数学、英语一样重要”。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道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国家就无法前进”习近平的这段论述充分说明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落实看成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充分体现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凝聚人心,动员全体人民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在如何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习近平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诠释了德育实践对德育思想的巨大影响,德育的实践活动可以反过来影响德育的思想,在德育实践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内心对更高道德水平的追求,从而不断促进人自觉的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最终营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
(二)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聚民族能量
在我国,立德树人立足于现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历史任务,勇敢的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就需要一种全民族共同的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全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2013年5月2日,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同学回信中说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他提出,要用中国梦作为广大青年的共同理想,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说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习近平的讲话,告诫我们的广大青年要肩负时代重任,服务人民,奉献国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人生道路上自強不息,勇攀高峰。在中华民族盛世的历史机遇期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使中国梦成为每个人共同的梦。
二、理念维度
(一)立足中国特色德育传统,借鉴融合国外先进德育成果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遵循立德树人养成过程的规律性,植根于本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之中,也要树立起德育的全球性视野,在立德树人道路上,要始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民族底蕴的基础上,融入国际化先进经验,走出立德树人的中国式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强调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努力创新德育新机制,推动道德建设的创新发展。全社会形成崇尚道德的氛围,让社会成员在氛围中潜移默化,自觉地将道德从理论说教转化为日常行为。
(二)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践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各级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立德树人的主要依靠力量。2013年10月1日,习近平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写道,“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育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说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将各级学校看成是立德树人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学校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当“经师”,更要当“人师”,决不能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切实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觉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责任”的意识,大力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形成尊师爱生的情感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