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近几年,我们以教育评价为突破口,以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内容,在区域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创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一、重塑教育评价理念
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出发,还是立足“人化”的教育,必须正视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评价是调控和激励学生发展的杠杆和动力。2004年,围绕如何在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当时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内容则是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手段采取的是以纸笔考试和操作评定等终结性评价。通过深入剖析,大家认识到这种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共识: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负责,必须重塑教育评价的理念。
1.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和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关注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自我完善,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2.面向全体、多维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面向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位学生,致力于共同发展。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轨迹性发展机制,把学生成长的非线性、线性特点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3.整体优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现代教育评价机制,必须关注影响教育评价的诸要素的整体优化,关注评价目标和内容的科学、全面、合理、协调,构建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满真情和互相关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二、重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我们在大量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建构了由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整合生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系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评价目标: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性
为了改变过去学生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做法,我们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评价基于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是决定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把对学生的评价从单纯的知识能力的考查拓展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查。因此,在研制评价指标时,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来确定,要求学生具备作为一个未来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素质教育评价观的直接表现,评价的关注点改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将使学校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策略、教育管理上发生重要变化,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将引导学校从原来单纯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片面质量观变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全面发展的、蕴涵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教育观。
2.评价内容: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通过多方研究、酝酿、讨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根据我区课程改革推进的实际情况,从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最后确定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兴趣与态度、沟通与分享、健康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二十个要素,“对师长有礼貌、真诚待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能够独立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言行仪表符合学生行为规范”等六十个关键表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具有全面性,既重视学生成绩,也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多方面的潜能发展,从多维度确立评价指标,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主体: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我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让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社区都参与到评价中。
(1)学生自评。学生依据平时的《自我个性展示记录》和《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中的有关记载,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所列的评价内容逐项评价,最后写出自评结论,自评结论要如实评价自己,既要包括优点,也要有有待改进的内容。
(2)同学互评。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个人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互评小组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不仅能够使其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多角度地了解自己发展的状况。
(3)家长和社区评价。家长和社区是学生校外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是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家长和社区收集学生的生活表征,从生活的细微处评价学生。
(4)教师评价。除了从上述六个维度对全班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外,班主任还要为每位学生写出阶段性评语,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写描述性评语,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完善的成长记录。
(5)班级评价小组综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社区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以及提供的材料,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基础上,按“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努力)”四个等级给每位学生评出等级。
4.评价方法: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强调评价方式多样性,既有平日的即时评价,又有学生的成长记录;既有学业考核,又有特长表现。这样,使评价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