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悔过书 > 内容

明代中西方教育差异比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1-21 06:08:24     阅读:


  [摘 要] 明代时期,中西方教育发展出现了较大差异,明代教育内容上忽视自然科学,形式上缺少创新;西方教育则逐渐加大自然科学教育的比例,形式上也随着社会发展加以创新,产生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
  [关 键 词] 明代;国子监;中世纪大学;地方官学;初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92-02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自明代(1368~1644)以来中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就初露端倪,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此历史阶段的西方处于中世纪(约476~1453)晚期到文艺复兴(13~16世纪)和宗教改革时期(1517~1648),涌现出众多科学家,创造了大量科技成果,建立起了完整的近代科学体系,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多少成学科系统的科技。由于教育在科技人才的培养、科学知识的创新和传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将明代时期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作一比较。
  一、明代中央官学与西方大学的差异
  明初统治者建国之后非常注重教育,朱元璋虽然出身农民,但在常年征战的实践中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此在对前代教育制度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中央官学系统:
  洪武初年改应天(南京)府学为国子学,作为全国最高教育和学术机构,后改称国子监,永乐元年设北京国子监。国子监内设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典簿、掌饌、助教、学正、学录、典薄等官,学生分为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教学内容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御制大诰》《大明律令》《说苑》《为善阴骘》《孝顺事实》,还学习习字、习射、算术课程。一日教学活动分为早晨和午后,早晨由祭酒、司业讲课,学生静听,午后学生会讲、复讲、背书、辩论。
  除国子监外,中央官学还有武学(招收武官子弟10岁以上者入学)、宗学(宗室十岁以上子弟,教以《皇明祖训》《孝顺事实》《为善阴骘》《四书》《五经》《通鉴》等书)、四夷馆(培训翻译人员),其教学内容和模式多参照国子监。
  明代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其产生是源于一些著名学者不满官学变成科举的附庸,纷纷设立书院以著书立说、自由阐发自身主张。书院到嘉靖时达到鼎盛,嘉靖后统治者出于巩固专制统治需要曾四次禁毁书院,没有禁毁的被纳入官学化的轨道,其教学内容、方法和国子监没有多大区别。
  与此同时,西方则处于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的过渡时期:
  随着欧洲中世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缓慢发展尤其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以及各地交往的加深,原有的教育机构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出现,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中世纪大学虽然还不能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大致相当于现代中学和大学预科的水平,是把中等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但却是现代大学的肇始,加快了欧洲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和法国,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1137)以医学为中心,波伦那大学(1158)以法律为中心;法国的巴黎大学(1180)则属于综合性大学。至中国明代前期(14世纪),西方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大学,有人统计到15世纪时,欧洲已经有了近80所大学。这些大学组织结构分为两类:像萨来诺大学那样由学生主管校务的大学被称为“学生大学”,像巴黎大学那样由教师主管校务的大学被称为“先生大学”。大学有自治权,自主管理教学事务,学生和教师还享有一些特权如免税、免服兵役等,大学还有罢教、迁徙自由、设立特别法庭、内部自治权,形成了近代西方大学自治思想。
  与明代国子监相比较,中世纪大学更具备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富有灵活性,数量上也多,事实上现代大学正是脱胎于中世纪大学,而国子监教育到近代就不适应时代发展被近代西式大学取代。
  中世纪大学教学内容主要为“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著作。1254年巴黎主教敕令规定了法国巴黎大学文学系课程为新旧逻辑、道德哲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1409年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系课程包括文法、修辞、算术、音乐、几何、天文、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天国与人世》《论动物》;1410年德国莱
  比锡大学文学硕士必读科目有逻辑、道德和应用哲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数学(天文、几何、算术、光学)[1]。相比明代国子监、书院注重读史讲经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更多地包涵了近代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在中国古代因不能使读书人入仕做官而难登大雅之堂,被视为“奇技淫巧”。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包括授课和辩论两个环节,而辩论又分为课堂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某一问题展开的“问题辩论”和课下“自由辩论”,最有特点的是学生可以反驳老师的观点,有助于新的学说出现,构建起了近代大学学术自由的思想。而明代国子监的辩论则没有这种程度的自由,学生反驳老师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是不被接受的,是违反封建伦理纲常的,国子监强调的是学生静听。
  13世纪末兴起于意大利各城市并蔓延到整个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世纪大学向前发展,并于15世纪深深地影响到大学课程,将反映人文主义精神的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学科纳入了大学课程。1517年德国维滕贝格大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1546)发起的持续到17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对中世纪大学作了推动,使其过渡到近代大学,更多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大学课程,如天文学、数学、地理学、解剖学、物理学等,一些大学甚至开始了科学研究(最著名的要数帕多瓦大学)。这些都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大学里面从事教学、研究或学习过的科学大师。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曾就读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在哥本哈根大学等多所大学学习过;第谷的学生,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毕业于蒂宾根大学,并在那做过教师,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意大利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1548~1600)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来宇宙无限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伽利略(1564~1642)毕业于比萨大学,后在帕多瓦大学任教;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1596~1650)就读于普瓦捷大学,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哈维(1578~1657)毕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曾在帕多瓦大学做过研究。

《明代中西方教育差异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明代中西方教育差异比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