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在正定》心得6篇]
读《习近平在正定》心得6篇 【篇一】 反复研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常常被一些细节所吸引。这些细节,折射出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从政风格和境界追求,给人深深的启迪。比如,他办公室墙上挂有一副对联,是清代郑板桥的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不难理解,上联讲的是简洁,简洁就有力量;
下联讲的是创新,创新就有气象。
习近平同志很喜欢这副对联,曾经在很多场合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004年12月9日,他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谈到,“起草文稿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就是说,一要短小精悍,二要有所创新”。2010年5月12日,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他就改进文风提出短、实、新的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求把文章写短,“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习近平同志是把这个追求贯穿在自己的全部工作实践中的。写文章也好,开会办事也好,他都是抓住重点,力求简洁。这并不容易,需要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化繁为简是一种能力,必须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甚至下一番决心。
在正定时,习近平同志走遍乡村调研,发现乡镇干部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出席会议、看各种文件、接待上级部门的各种视察检查,而且下来的领导不管大事小情,都要找乡镇“一把手”。看到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他马上和各部门约法三章:除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外,其他部门一律不许发定期简报;
各行政单位每周必须保证2至3天的“无会日”;
必要的工作考核和检查,必须轻装简从、对口接待。这样坚持下来,基层干部总算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实打实去抓生产、抓经济、抓群众生活改善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正定经济腾飞,有许多原因,在行政效率上“精兵简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这个“删繁就简”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繁”是什么?表面上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本质上却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坏作风。“简”又是什么?表面上只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实质上却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扬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坚持。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的实践,为我们今天的工作树立了一个标杆。
鉴过往,思当下。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中央办公厅也专门印发了通知。各级领导机关应该站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删繁就简、化繁为简,让好的文风会风作风,吹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雾霾”。
【篇二】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经历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践行好“四有”要求,当好“四个人”表率,把自己的事业当成历史的担当和使命,真正对得起一方水土和一方百姓。学习《习近平在正定》,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辆“自行车”,探寻了“顺应时势、合乎实情”的发展新路。习近平同志曾说过:“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战术措施,更要有战略思维,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战略专家。”30多年前,他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深入实际大搞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重大战略决策。确立正定走“半城郊型”经济的路子、摘掉正定“高产穷县”的帽子、为万元户颁发“率先致富奖”等,都是习近平同志着眼正定实际,运用战略思维的成果。我们要做好“岗位上的战略家”,就要提高总揽全局和战略思维能力,善于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题,从全局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找准发展的历史方位,谋准发展的战术措施,使本地的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重点更充分地符合上级精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一座“荣国府”,激扬了“善谋善为、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偶然得知中央电视台因拍摄《红楼梦》,有意在北京周边选址搭建荣国府和宁荣街,习近平同志看准机遇,破除万难推动荣国府落地建成,极大带动了正定旅游业发展。“不论是改革工作,还是经济工作,要说一件、干一件;
干一件,成一件。”正是这种实干精神,激励他在正定做成了抢救古树古寺古城墙、开通石家庄市至正定公共汽车等一件件实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事业都是实干得来的。县委书记要想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政绩,就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崇尚实干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一张“火车票”,彰显了“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赤子情怀。习近平同志在一次从北京返回正定途中,主动掏钱为一对小姐妹补票,在小姐妹找到他还钱时,不仅没要车票钱,还又掏钱安排工作人员送她们回家。下乡调研路上,遇到素不相识的困难老人,他又拿出近半个月的工资帮助老人。这些事情虽小,却充分体现了他“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的赤子之心和公仆风范。心无百姓莫为官,心中有民就要常思百姓之苦、常想百姓之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主动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真心实意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关键小事”“惠民实事”,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次“闭门会”,发出了“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改革光芒。习近平同志顶着可能被戴上“资本主义”“冒尖主义”政治帽子的风险,召集正定干部召开了一次“闭门会”,学习凤阳小岗村经验,在正定试点并推广大包干。此后,正定推出的“人才九条”“一分钱承包国营企业”等改革也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充分彰显了他“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的本色和风采。改革的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勇气,需要迎难而上、壮士断腕的魄力。在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我们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就是要敢接“烫手山芋”,敢开“历史先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做改革的实干家。
一个“洋亲戚”,连成了“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开放格局。习近平同志当年主张“拆掉围墙、八面来风”,带领正定打开封闭的大门,把目光投向世界,并亲自带队到大洋彼岸学习考察农业技术。不仅如此,他还推动正定与黑龙江延寿、山西原平、陕西延安等多地建立全方位经济协作关系,把买卖做到了全中国,及至如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的形成,无一不饱含着他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理念的执信笃行。县委书记是一个县域前行的“领航员”,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切实放大格局、放宽眼界,始终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真正实现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一顿“话别饭”,弘扬了“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清新风尚。在作风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从来都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正定工作时,他倡导将四菜一汤的“正定宴”作为全县机关待客标准,即使中央部委的部长来访也不例外。在即将离开正定前往厦门赴任时,他自掏腰包委托一位同事在家里招待大家,除一只烧鸡外,其余都是青菜、豆腐、花生米等小菜。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地方发展的“领头羊”,只有做到自身过硬,在守牢廉洁从政的底线上心无旁骛、坚如磐石,才能扛起肩上这副沉甸甸的担子。我们要做到时时心中有戒,管好自己,管好班子,自觉主动接受来自组织、群众的监督,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抓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队伍作风。
【篇三】 《习近平在正定》是习近平在正定工作的采访实录,其中有一句“习近平非常爱学习,读书很多”让我记忆深刻。他的办公桌和床头上都是书,他一个人坐办公室,晚上基本上就是研究工作和学习。习近平在2013年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曾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以为,读书有几样好处。其一,可以获得知识,而求知欲的满足又使人愉悦。其二,可以增长理性和独立思考之能力。其三,让我遨游天地之大,体悟个体生命的渺小却神奇……总之,阅读滋养着我的灵魂。
读书使人快乐。我们听过源远流长的读书训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又听过父母谆谆教导的读书告诫:你要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将来才能有份好工作。还听过铿锵有力的读书豪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读书论自然流传甚广,可是我却欣赏陶渊明的一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以为陶潜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一,即阅读所能够带给我们的愉悦。
怎样做一个明理的人?要读书。启蒙时期的法国大哲伏尔泰与卢梭交恶。他不认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人生而平等的论述,寄希望于通过开明的君主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革,但是后来卢梭受到迫害,伏尔泰站出来为卢梭抱不平,他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理性是什么,它不绝对、不偏狭,他质疑权威、崇尚逻辑,从而让人能够包容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各种差异性存在,正是人们在认识上的进步,我们的社会才有了多样文化的生存空间。
怎么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要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以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怎么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要读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善于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创造性地读书。在阅读中了解外面的世界,耳聪目明,从我在办公室的工作期间发现我们各个科室处理的公文繁多,办公室几乎一周要用两箱的打印纸,如果我们也学习我们采用无纸化办公系统将大大提高办公的效率,节约更多的资源,据了解,南通已经开始了无纸化办公的试行。学和用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知和行结合起来,我们找到这样一个视角,就会有更多更快地提升。不为了读书而读书,要和我们的时代脉搏,和我们的生活需求,和我们现在干的事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汲取到文化的思想和养分。
读书,要读懂读透。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悟透彻必要经历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意思是刚读书的时候总是觉得一场困难,觉得这是一条无止尽的路。意味着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意思是经过第一境界后你就渐渐产生了对读书的兴趣,就算为此衣带渐宽和人憔悴都不悔过。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意思是经过前两个境界后你就会豁然开朗,读书就变得轻松简单。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习总书记此番话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他扎根基层的经验分享。近期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在正定》一书,收益颇丰,对于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总书记在正定的这段基层工作经历,像一盏明灯引领着我,让我知道如何向总书记学习,通过基层工作锤炼自我,尤其是弄清“三个谁”的问题。
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弄清楚“为了谁”。习总书记之所以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机会,来到正定,就是为了能为百姓做一些具体的事,改善百姓的生活。彼时的正定是“农业学大寨”的典范,为了追求高征购经济指标,农民吃不饱,只能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吃。而习近平同志到任后,时刻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追求政绩,通过向上级部门和中央反映征购负担过重的问题,把正定征购减了2800万斤,一年就让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半,解决了温饱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始终把人群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实践群众路线,弄清楚“依靠谁”。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和最大底气,我们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智慧、凝聚力量。骑车下乡、街头接访、圪蹴着吃饭、与群众促膝谈心……这一幕幕都是习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的画面。一次次深入群众,走访谈心,听取意见,一次次轻车简从,深入现场,调研农业生产情况,通过与人民群众一起聊、一起想、一起干,让习总书记知道群众心中之所想,帮助习总书记理清正定发展的思路,推动正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基层干部要珍惜在基层工作的难得机会,多拜师人民、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培养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情感,依靠群众打开发展新格局。
站稳群众立场,弄清楚“我是谁”。时刻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力和职务是人民和组织赋予自己的,要清醒认识“我是谁”,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习总书记作为一名来自大城市的高干子弟,却能扎根基层、“入乡随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以“平民书记”的风范同这里的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习总书记能清醒认识“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只有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时刻牢记自己从人民群众中来,把自己姿态放的很低,把人民群众看的很重,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乡镇的选调生,基层工作为我们广大青年提供了锤炼自我、打造自我的良好平台。我们要珍惜在基层工作的机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通过基层工作深刻理解“三个谁”,在未来的工作中,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和人民一起前进,与人民一起拼搏。
【篇五】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一书披露了习近平在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工作生活的诸多细节。文章说,习近平在主政正定期间指出,干部在工作作风上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不能仅仅是一个老黄牛,也不能只是一个空谈家,而要把远大目标和务实工作结合起来,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老黄牛”代表艰苦奋斗、坚韧不拨、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诚老实的无私献身精神,“老黄牛”也代表着纯朴憨厚、顽强拼搏,负重任远的倔强的“牛劲”。这股献身精神和“牛劲”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宗旨。
所谓“千里马”,是指一种灵活快速、日驰千里的良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实干的“老黄牛”精神,更要具备“千里马”志向高远、目标明确、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才思敏捷、勇于创新的气势。正是这种“开拓”精神和品质,为全体党员干部带来一种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伟大力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美好的梦想也只能是“空想”。因此,在这伟大的时代,实现中国梦,时代需要行动和实干,时代呼唤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时代呼唤德才兼备、敢闯敢干、有突出贡献的“千里马”。
笔者认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敢闯敢干,并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将“老黄牛”的品格与千里马的“气势”结合起来,将实干和胆识融为一体,为人民和国家事业当“牛”做“马”,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
【篇六】 最近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书中描写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的3年,始终将人民安危疾苦挂在心上,从改进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入手,大街上摆桌子听取人民意见,食堂里端着碗一起拉家常,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乡间田野……书中的纪实,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是以人民为中心,举全党全国之力,真正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努力让先富带动后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准扶贫与人民息息相关,要做好精准扶贫更需要人民情怀,没有人民情怀,很难做好扶贫。
按道理来说,“民本位”的执政理念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我国本是无可厚非,然而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一些贫困户非但不懂珍惜,不懂“趁着政策好,赶快往前跑”,还出现了趁着政策好,我们要尽可能的等、享、缓,不想脱贫成了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劳动致富上,而是寄托在扶贫资金、扶贫政策上,甚至靠着扶贫款坐吃山空,想要永远不脱贫,靠国家扶持的思想,这着实令人难以想象,令人害怕,当前,要根除“等、靠、要”思想,真正解决贫困问题,我们要继续强调我们的宗旨,尽可能的快速脱贫,在一定时间内把贫困帽摘掉。
“脱贫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的目标,这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的总号角,更是13亿中国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期盼,脱贫路上不掉队,小康路上共富裕,只要万众齐心、团结一致,打赢脱贫攻坚战,步入小康社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