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立群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和发布了陈立群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他“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陈立群校长在从杭州学军中学退休之后,拖着病体,来到贵州大山里义务支教。“他心有大爱、无私奉献,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支教期间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家访并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用义举带动更多人开展支教助学。”陈立群的事迹被媒体宣传报道后,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学习了陈立群的事迹后,我深受教育,决心以陈立群为榜样,潜心教书,用心育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作为一个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也应该不忘初心,从而能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我之所以投入到教师这个行业,是受到了我父亲的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我的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小学数学老师。每年过节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他的学生来家里找他说话。每次他带我去集市买菜,经常的有人恭恭敬敬的和他打招呼。慢慢的,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我的父亲是最棒的,同时也对他从事的教师职业充满了向往。
渐渐的大了,我开始上小学、上初中。我碰到了严厉的老师,遇到了和蔼的老师,会被老师批评的哭鼻子,也被老师表扬的像一朵花。在他们或严厉或温和的教导下,我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体会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无私的关怀。慢慢的,我也希望变成他们一员。
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在父亲的引导和自己的理想的号召下,我填报了师范专业。开学大会上,校长说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让我真正的理解了教师,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的影响和教导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关怀和爱护,让我们知道何为对错。这也让我理解了我的父亲为什么受人尊敬的原因。我也要做一个像我父亲样的。人这成为了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的指导。
风风雨雨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二十年,现在想来,虽然没有做过多大的贡献,但是我认为我一直像我的父亲一样,认认真真的工作,踏踏实实的教学,一直没有忘记我自己的初衷。以后我也会像陈立群老师一样“一生只做一件事,教书育人”。
【篇二】
前段时间,朋友圈被“支教校长”、“时代楷模”、“陈立群”等关键词刷了屏,点开一看,都是致敬中国好老师——陈立群老师的。陈立群老师的先进事迹,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陈立群,中共党员,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原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他退而不休,拒绝百万年薪,来到国家级贫困县中学任校长,将优秀的教学质量带入大山深处,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开出一条通往外界的教育扶贫路。在今年9月9日,陈立群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在朋友圈看到陈立群老师支教故事时,感叹之余,更多的是对他“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的敬佩。不是所有人都能放弃百万年薪,来到一个贫困地区的“垫底差校”,从整顿校风、创新教学方法一步步做起,带着大山里的孩子实现教育上的逆袭。习近平总书记给“好老师”立了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陈立群正是“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陈立群老师的选择难能可贵,他对待教育始终是那颗赤诚之心,深入基层教育,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农村教育资源薄弱的现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陈立群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仅捧着一颗心,他还为农村的孩子们带去了陈立群奖教金,奖励给农村的优秀教师,为农村留下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资源,陈立群老师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教育奇迹。陈立群老师是所有教师的榜样,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基层教育需要更多的如陈立群老人般对教育一片赤诚的人,在个人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伸出援手,慢慢改变农村和城市间教育不对等的现状。不仅仅是从事老师这个行业的人需要向陈立群老师学习,其他从事基层行业的人也要学习陈立群老师的精神“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老人的工作事迹,在工作中去锤炼自己、提高能力,切实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的使命,凝聚起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篇三】
教育是什么?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教育有啥用?教育就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9月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陈立群校长的事迹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的每一位莘莘学子前行的路,更点亮了这些苗族贫困学子对未来生活希望的明灯。中国教育的发展,需要陈立群校长这样的教育楷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具体表现为1、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义务教育取得历史性发展,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多样化发展稳步推进;
4、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向普及化阶段迈进;
5、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持产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6、民办教育从无到有,成为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涌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导致中西部地区、乡村地区教育发展极为落后。除了不平衡的问题之外,高考在中国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仍然比较明显,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到底怎么走?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提到一个关键字“融”。具体体现为1、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进一步融合。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3、公办教育资源与民办教育资源进行深度融合。4、传统教育与未来学习中心的融合。5、知识、生活与生命的融合。6、统一考试与多元评价的融合。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中国将来参与国际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谈及基础教育,任正非认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是国家的基本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担负起一个民族素质提升的责任来。所以,为了民族素质的整体提升,为了中华民族文明能毅力于世界文明之林。我们国家还得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我国教育的改革。
当然中国教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每一个家庭去深入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除了高考,教育应当在每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启迪我们心灵始终向着光明、向着明亮、向着善良。
【篇四】
昨天,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时代楷模发布厅”微信公号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文章介绍的是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到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支教的事迹。临退休前,陈立群放着民办高中开出的百万年薪不要,而跟支教学校谈的条件只是“解决吃住,分文不取”,就这么赶赴千里外的国家级贫困县当一名中学校长去了。
学军中学在杭州无人不知,在国内也是声名赫赫,多少家长的梦想就是把孩子送进这所中学。陈立群能够不为声名所累,不受物质羁绊,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无愧于时代楷模的荣誉。他的所作所为,源自于高尚的道德境界,也出自于纯粹的理想境界。
尤其让我感动的,还在于陈立群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精神。在台江县,陈立群把一所士气低落、学习氛围松垮,教师无心教课、学生无心上课的中学,硬是变成风气焕然一新的学校。教学实践措施有没有效果,结果最为直观。2017年是他带的首届毕业生高考,民族中学考入一本的学生数量从40多个增长到100多个,到了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561人考取了本科。能有这么明显的变化,离不开陈老师的辛苦付出。从解决食堂环境、自掏腰包补贴老师,到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氛围,为老师和学生打气,陈立群硬的软的苦的辣的招数全用上了。
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此漂亮的成绩,又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家长,我感受到的是,陈校长真真正正用心地贯彻了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八个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这么一个贫困县,家长对教育不上心,老师收入水平低,教育资源落后,这些都是客观原因,但陈立群用事实证明,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力气,根本不存在天生的差生,学渣也可以变成学霸。虽然考试成绩不代表一切,但高考成绩的提高,背后是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果。老师不主动克服困难,不下苦功夫钻研业务,学生不端正学习态度,不改变学习方法,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跨越。
这也让人感慨,台江民族中学这几届学生是多么幸运,遇上了陈立群来当中学校长。他们遇上了对的人,从而有了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这绝对不是夸张。一个人也许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成功,但能否遇上一个懂得他、关心他、帮助他的老师,至关重要,影响至深。许多人在多年后回想起来,都会惦记起一两个让他印象深刻的老师,也许是在一件小事上,也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足以改变他的人生轨迹。陈立群对于台江县这个地方的教育事业,犹如在一潭静水中投入一块巨石,荡起的涟漪久久不散。
一个地方要改变教育落后状况,需要陈立群这样的好校长;
而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也需要遇上陈立群这样的好老师。陈立群的事迹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他让人看到了什么是“化腐朽为传奇”,什么叫作“一切皆有可能”。虽然教师节已经过了,这里还是想以家长的身份说一句:谢谢你,陈校长!
【篇五】
3年前,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独自背起行囊,走进贵州省的连绵群山,担任起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3年后,陈立群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陈立群在《我的教育主张》中写道:“教育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外在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发、内驱的强大动力。舍此,便不成其为教育。”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在她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也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最好的见证。老师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学习。献是积极主动,就像寓言中的露珠。他将自己奉献给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这是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我们为人要善于奉献。只有奉献了,付出了,才会领悟到其中的乐趣。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奉献而不奢求回报,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奉献,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这就是奉献。一种境界。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学生最该感谢的人就是老师。这就是奉献。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从现在做起,每个人都奉献一点,不论是精力、知识,还是金钱。不求回报,让世界充满爱。每个人都把成为“陈立群”这样的人而自豪,那我们的国家将发展的更好,世界更加美好。
【篇六】
陈立群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原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他信仰坚定、潜心育人,从教近40年,担任中学校长34年,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乐教善教、思维创新,倡导宏志教育,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融入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他不忘初心、至诚为民,退休后婉拒民办学校高薪聘请,远赴黔东南贫困地区义务支教,3年多来培养出一支优秀教师骨干队伍,学校办学质量大幅跃升。他心有大爱、无私奉献,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支教期间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家访并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用义举带动更多人开展支教助学。陈立群曾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8年中国教育十大人物等称号。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9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读了陈立群的故事,我觉得他是一位好老师。好的老师,能改变许多人的一生。让戾气变勇气,迷惘变坚定。好老师,能点燃心中的那把火、点亮远处的那束光。让“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成为引领一生的精神力量。
陈立群同时也是一位好校长,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精神让我感动。在台江县,陈立群把一所士气低落、学习氛围松垮,教师无心教课、学生无心上课的中学,硬是变成风气焕然一新的学校。教学实践措施有没有效果,结果最为直观。2017年是他带的首届毕业生高考,民族中学考入一本的学生数量从40多个增长到100多个,到了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561人考取了本科。能有这么明显的变化,离不开陈老师的辛苦付出。从解决食堂环境、自掏腰包补贴老师,到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氛围,为老师和学生打气,陈立群硬的软的苦的辣的招数全用上了。严管之下,更有厚爱。“陈校长是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一生诚做基,不装不作不混,励志笃行出大山;
万代勤为本,用力用脑用心,真才实学报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