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教案第12课夸张的面具(2)
课题名称《夸张的面具》 教材:上教版第三册 课时:第一课时 年级:二年级 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夸张的面具》一课,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美术《彩泥交变变》单元里的第一课。面具是人类早期巫术礼仪和娱乐形式中的一种道具,它传递、 承载着某一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因此,对面具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绘制层面, 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的文化与风俗。各个国家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样 式的面具。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制作,了解面具的作用,感受夸张的魅力,锻炼泥工的技巧,激发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夸张的面具会使我们联想到京剧脸谱,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但不管如何变形、夸张,都离不开脸的基本组成,即脸型与五官。二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尝试制作的欲望。虽然他们的泥工技巧还不成熟,但是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会了一些搓、团、捏的技巧。因此对这些泥工技巧进行了巩固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塑造出夸张变形的新形象,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大胆表现新颖的面具形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团、压、捏、搓、刻等泥工技能,塑造造型夸张、色彩夸张的面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泥工技能对形象进行夸张变形、色彩夸张的表现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美,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的审美习惯,增强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夸张变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色彩以及泥工技能表现夸张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彩泥、瓦楞纸、剪刀等 教具:彩泥、作品、课件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了解面具夸张变形的特点,用彩泥制作出造型夸张和色彩强烈的面具。
拓展层面:运用不同的泥工技法,有创意地表现独特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发现 播放视频 1、师: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欣赏的面具。
3、师:面具有什么作用? 4、师小结面具作用 5、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非洲,做一个夸张的非洲面具。揭示课题《夸张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和面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夸张与创意 1.出示面具作品,讨论面具的特征。
面具与真人的脸有何不同?有何特点?主要装饰在哪些部分? 2、师小结:夸张的面具是对五官夸张变形,对脸颊、下巴、额头等部位进行装饰。
板书:五官 夸张变形 脸颊、下巴、额头 装饰 3、师:老师这里有三幅作品,他们的五官、装饰都一样,说说他们不同在哪?怎么做的? 板书:拉长、缩短、变尖、变圆 4、这幅非洲彩泥面具作品用了哪些泥工制作技巧? 5、师小结:可以运用压、搓、捏、刻、团等各种泥工技术制作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对面具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去发现人脸和面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变形夸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出用彩泥来做面具,并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泥工的技法的旧知识,为做夸张的变形面具做好铺垫。】 三、选材与创作 1、教师示范面具制作: 1) 贴夸张的五官 2) 点缀和装饰脸颊、下巴、额头 2、追问眼睛还可以什么形状?叠加时要注意什么? 3、师小结:不同的形状、线条组合成各种夸张的面具 4、作业布置:
1) 用彩泥制作出造型夸张和色彩强烈的面具。
2) 运用各种泥工技法,有创意地表现独特的面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初步完成面具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尝试分层实践夸张脸型的制作。】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全班作品并互相交流,说说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欣赏他人作品,说说同学作品的特点。
评价内容:
1) 制作过程愉快 2) 作品效果夸张 3) 色彩对比强烈 4) 手工精细、点线结合 3、小朋友们展示开始啦,带上面具跳一跳 4、教师小结: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综合评价。肯定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作的学习态度。
5、拓展 想一想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面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作品的自评、互评中去,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看到自身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通过展览活动,也培养了孩子的参与竞争意识,增强了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板书:
夸张的面具 非洲面具Show 五官 夸张变形 拉长 搓 脸颊 缩短 捏 下巴 装饰 变尖 刻 额头 变圆 压 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