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育专业化及特征
摘要:教师专业化呼唤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时代特色和职业特色,分析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潮流,探讨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化;时代特色
教师职业伴随着师范教育的诞生、发展不断发生变革,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我国是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教师专业化尚处在初级阶段。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时代特色和职业特色,分析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潮流,探讨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
1.教师专业化的时代特色
1.1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求来看,目前中国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小学在深化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体系结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材、评价和考试制度、教育技术手段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有更高专业化水平和更高素质的教师。但我国教师整体素质、专业化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偏低,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1.2从终身教育来看,需要赋予师范教育新理念
师范教育的概念也不能再局限于职前教育,而应被赋予终身教育的新理念,在逐步延长教师职前教育年限的同时又不断拓展教师在职教育并强化二者的有机联系,把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模式转到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终身模式。
1.3我国1994年1月开始实施的《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它既包含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业人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包含了教师这一专门职业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的专业性要求。1995年,我国又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这些,为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机遇。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专业”、“专业人员”的研究不够重视,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社会上不少人,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些人也认为中小学教师所教的知识较浅,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做中小学教师。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质不高,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甚至错误,也说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2.教师教育专业化职业特征
2.1教师教育多样化
长期以来,国外学者对于教师工作是否有专业性一直持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教师是有技能的人员,教师工作是技艺型的专业,其有别于正规意义的专业,因为他们的知识是具体的,来源于经验和行动中的反省。而精英式专业,是根据高度抽象和条理化的知识来从业,其专业的建立与发展有特定的规律可遵循。因此他们认为师范教育努力的方向是建立教师们关于教学技能的意识。
尽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是最基本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事教师职业者应具备与新世纪社会相符合的以教育观、知识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所谓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掌握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形成关于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基本认识,以及由此做出的对教师职业的理性判断和自觉选择。教育理念的意义在于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目的方向的问题,在于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教育的意义、作用和未来,提高其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教育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磨练和体会。教育理念的价值在于客观地反映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尽管它们无形,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教师的活动方向。其次,应具有较强的以敬教乐教、忠于职守和富于创新为根本的教育伦理体系。教育伦理体系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应该遵循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教育伦理是在教师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人人需要遵守的法则,以此来调节和平衡教师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相互关系。教育伦理的意义在于使教师职业活动的目的性、组织性和有序性得到保证。第三,应具有以宽广而厚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为基础的职业条件。教师职业条件是指教师从事职业劳动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作为职业条件,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统一的整体。教师的知识主要由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构成,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能力主要指教师的从教能力,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再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等,它们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必要条件。教师素质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内化形成的品质和素养。一般来说,教师知识越多,能力越强,教师的素养就越高。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一方面形成于职前培养,即通过接受专门的师范教育来形成,另一方面形成于职后训练,即通过教学实践锻炼来形成。
2.2教师教育终身化与一体化
教师教育的终身化与一体化是相继发展起来的。终身化意味着教师教育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职后教育三阶段构成;一体化意味着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这三个阶段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一个互相联系、全面沟通、连续统一的完整系统。教师教育一体化既要充分利用高等师范院校的资源,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又要建立起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系统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调机制,才能取得最佳成效。近几年来,我校大力拓展教师职后教育,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以“新理念、新知识、新课程和新技术”为导向,高质量、多形式、分层次地培训了一大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通过拓展职后培训,不仅有利于师范院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回报社会的贡献率;同时也有利于师范院校发现教师职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3教师教育协作化
在教师教育中,充分利用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吸引中小学参与到教师教育中,走教师教育协作化之路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教育实践等方面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紧张的现状。
2.4教师教育开放化
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教育开放化与师范院校的综合化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在我国,随着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纷纷建立,教师培养开始由定向模式向非定向模式转变,教师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相分离,实行分阶段、专门化培养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3.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所谓多元化,是指从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提出最切合实际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如不少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这些教师我们应以其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发展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中心,培养其成为实践型教师、反思型教师;而对于一些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则在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以培养其成为研究型教师。此外,对于一些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而言,则应以促进其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为中心。教师群体的专业多元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三个重要目标,这三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我们必须注重和加强对教师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教师由于性格、能力、教育水平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其现有的发展水平不同,并且社会发展也需要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因此,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其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陈文博.创新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J].中国教育报2005.9.9.
[2]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