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信文档 >  感谢信 > 内容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29 16:15:01     阅读:

一、江门市现阶段新兴产业的界定与选择依据(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尽管不同场合下表述有所差别,但其内涵基本得到人们共识,即关系到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未来国内外市场需求,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产业。全局性是指本身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对带动经济与社会进步促进作用明显;
长远性是指这类新兴产业具有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潜力;
导向性是指产业选择上具有信号作用,意味着产业发展趋势和政府政策导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动态性是指新兴产业会根据时代变迁和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科技、人口和资源、环境等变化带来的新要求。(二)江门市发展新兴产业的选择依据。江门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是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初期阶段,政府合理的政策支持又是推动产业成长和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的重要保障。1、江门市产业选择和培育的历史经验。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江门市按照国家工业化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培育发展食品、机械、造纸、日用轻工、支农化工等行业,从解放前的商业消费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省新兴工业城市。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以食品、化纤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为主体的工业结构,适应了当时以解决温饱为先的消费需求,因而发展较快、效益较好。8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我国工业主导产业大体沿着家电→电子信息→汽车→重化→装备→移动网络→智能产品的脉络发展更替。江门在这一过程中,只抓住了家电、摩托车以及电能源等少数产业的发展机遇。由于较少新产业进入,我市的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十几年基本未变,纺织服装、金属制品、食品、建材等行业的比重一直较高;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左右的前10大行业中,目前属于技术和景气度较高的仅有电气机械、运输设备和电子电器等少数行业。从历史经验看,江门工业结构调整滞后、转型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目光,导致决策不准甚至失误。比较明显的是:对2008年后我市摩托车产业的持续较大幅度下降缺乏预判,未能及时对该产业的转型升级给予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以“以超常规措施”扶持的绿色光源(led)产业,被赋予江门“十二五”首个实现千亿元产值重任,八年之后仅完成该目标的约三成;
十几年前恩平市在淘汰小水泥之后,由于对缺乏规划指导,没有后备产业接替,只能又上了同样能耗高、污染大的建材产业,错过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良机。2、江门市新兴产业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赋予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主体功能,必须与国家和省的有关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这些产业领域是下一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政策支持的重点,也是江门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基本范围。二是必须符合城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根据霍夫曼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以及钱纳里关于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思想,从江门市历年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额的阶段性变化来看,自2011年后江门市的工业化进程已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但从实际上,近几年我市第二产业仍占约50%的比重,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显著超出服务业的贡献,江门仍处于工业化深入发展阶段,并未进入所谓“后工业化时代”,不具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的条件。因此,基于我市的经济发展阶段,重点选择发展的新兴产业应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才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局性和导向性作用。三是必须准确研判自身的发展基础。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主要是指产业资源(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技术、一定的产业规模、一定数量和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市场需求(特别是本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应用需求)。因此,江门选择发展新兴产业绝对不能罔顾目前占工业七成以上的传统产业,应当从有效地支持传统制造业更新改造升级的角度考虑重点发展的产业、技术和产品。四是必须从所处区域、所属经济圈及其分工来定位,也就是充分考虑江门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与周边城市的产业错位竞争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从珠三角区域分工和竞争格局来看,江门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行业不具备领先技术和产业优势;
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行业的某些技术和产品上具有独特技术或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比较优势。二、江门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与条件(一)具备较厚实的制造业基础。江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基础比较扎实、体系比较完整。2017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5.53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90%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接近2000家。江门市制造业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超百亿元制造业集群8个,其中电子信息、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汽车及摩托车制造6个产业集群超过300亿元。2017年,江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4.4%。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增长13%、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由2016年的38.4%、7.7%上升到40.5%、8.7%,制造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出台了《江门创造2025》《江门制造2025》《江门质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江门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江门制造2025”的发展目标和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三大重点产业发展任务。这些政策覆盖了大部分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在设施建设、要素供给、政府服务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度的政策支持。(三)创新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和研发机构的创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长阶段最重要的保障。2017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0.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50亿元;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约38%。2017年,我市正式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阶段。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7966件,同比增长34.4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687件,同比大幅增长96.58%,提前完成“十三五”4900件的目标;
专利授权量8577件,同比增长26.8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89件,同比增长8.27%;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796件,pct专利申请133件。我市积极推动创新机构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2017年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121家,新增数量位于全省地级市第三位;
新建市级研发机构504家,相比2016年翻了一倍。(四)专业人才资源保障更加充分。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出台《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意见》(即“人才强市十四条”),并配套制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评定办法》等15项政策,形成“1+15”人才新政体系。2017年江门市正式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围绕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大健康等产业发展需求,引进100名以上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的高层次人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顺利开展,初见成效。近年来,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应设置了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专业和方向,为新兴产业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三、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状况和新兴产业竞争格局(一)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珠三角九市经济总量达到7.58万亿元,占全省约80%;
珠三角人均gdp约12.5万元,已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51亿元,占全省市县的87.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40元,城镇化水平85.29%;
三次产业结构为1.6:42.1:56.3。二十年来,珠三角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从0.29%提升至3.33%。2017年,珠三角规上制造业增加值2.49万亿元(江门仅占珠三角约5%),利润总额6329亿元;
珠三角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3.5%(江门该指标2017年为8.72%),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7.1%(江门为40.46%)。(二)江门面临的突出短板和制约因素。在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和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竞争格局中,我市对比珠三角其他城市,面临的突出短板和制约因素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新兴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各产业处于培育壮大阶段,还没有达到建立起新的江门工业支柱产业体系的程度。二是效益水平不够高。近几年,深圳、广州等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30%—40%,我市约25%—30%(稍高于全省水平),反映出投入产出效率、企业附加值仍待大幅提高。三是新兴制造业发展协同性不够,削弱了整体竞争力。在协调推进跨县域以及与周边城市合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新兴产业布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缺乏有效手段,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缺乏充足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优势。我市真正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国内技术先进水平的仅有20%左右,核心装备和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仍然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偏低。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工业控制与传感、通讯协议转换、标识解析、工控安全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大型制造企业的研发设计、资源管理类软件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据。(三)主要新兴产业的珠三角竞争格局。在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含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相关装备、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机器人、智能家电、大健康等我市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中,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在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产业具有一些优势,少数企业拥有独有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
摩托车产业、大健康产业、教育装备等专用装备设备制造业有一定的特色和竞争力,在珠三角同类产业差异化发展和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制造和应用、智能家电等产业领域我市有一定的基础和培育发展条件,但目前竞争力较弱。——电子信息产业。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以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为中心,形成主要的产业集聚区及核心创新圈。其中,以深圳、广州为核心发展前端设计和应用软件,以东莞、惠州为核心发展解决方案和终端制造,带动周边城市配套。从主要产品看,智能手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惠州、珠海四市,并且产业布局结构已成熟稳固;
新型显示产业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惠州三市,广州、珠海、佛山、肇庆和我市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半导体产业以深圳、广州、珠海三市为主。我市新型显示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大,还处于非核心关键装备阶段,显示材料合成设备、提纯设备以及关键检测品控设备以日本、韩国、美国进口为主,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满足下游面板制造业的需求。光电子设备产业关键芯片和器件基础薄弱,核心技术研发仍未突破。电声器材智能化技术薄弱,无法满足产品智能化转型需求。电子设备产业方面,测试设备主要从德国、美国进口,制造设备特别是智能生产设备主要来自日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珠三角汽车产业已形成以乘用车为重点、商用车为辅助、零部件为基础、科研院所为支撑、销售网络为平台的完整产业链条,大型优质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深圳和珠海。其中,乘用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涵盖整车、“三电”、充电桩等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研发与推广走在全国前列(珠三角九市均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三电”领域竞争激烈);
汽车零部件覆盖发动机、底盘系统、汽车制动设备、汽车电子电器、车身结构件、饰件系统及座椅等核心部件。2017年江门市汽车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1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2家。江门市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蓬江区、高新区及江海区、台山市、鹤山市,形成了以富华集团、中集车辆、中兵集团、世界500强德尔福集团为核心企业的专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主要产品覆盖商用车、专用车、车轴及各种零部件等主导产品,其中半挂车轴、铝制轮毂、等速万向节、车载dvd、转向器、雨刮器等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含量上均居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是广东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是首个与省经信委联手共建广东(江门)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园的地级市。江门市是广东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尤其是混合电动汽车专用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氢氧化镍)的研发及生产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门目前有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20余家,2017年电池制造行业总产值接近5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优美科长信、科恒、芳源、龙世纪、荣炭等企业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制造产业群,在上游原材料、上游电芯材料、电芯制造和pack成组、电池制造装备等方面均有布局。同时,江门市已引入东风汽车新能源整车项目,可吸引上游动力电池优质企业落户,打造新能源电池制造生产基地。——智能家电产业。珠三角已形成广州、佛山、中山、珠海为主的白色家电产业集群,以空调、冰箱、小家电等产品为龙头,从微电脑控制器、电机、压缩机、磁控管等核心部件,到钢铁金属材料、五金、塑料、模具、电源线等配件,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的家电产业链。其中,珠三角空调(占全国38%)、冰箱(占全国23%)、厨房电器(电饭锅、微波炉、油烟机分别占全国90.2%、89.7%、61.8%)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我市智能家电产业近年涌现出一批企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蓬江区、江海区,产品以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等为主。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家电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1亿元,同比增长44.8%,其中,海信空调41.35亿元,同比增长34.85%;
海信宽带18.36亿元,同比下降6%。江海区大力推动艾默生、蒙德电气、地尔汉宇、金羚电器、三菱重工、得实计算机等装备制造企业,向伺服系统、数控加工、家电智能化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发展,以智能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市智能家电产业存在环保智能技术有待突破、生产自动化进程缓慢、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低以及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等突出问题。——机器人及应用。2017年珠三角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两万台(套),约占全国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的16%;
服务机器人产量超200万台套、占全球的25%;
无人机产量占全国90%以上,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以上。骨干企业方面,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500家,重点企业近200家,主要代表企业有广数、启帆、拓斯达、华数等本体企业,中国电器研究院、劲胜、瑞松、明珞、达意隆等系统集成商,固高、汇川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优必选等服务机器人企业,大疆、亿航、极飞、云洲智能为代表的无人机(船)企业。此外大型制造企业积极跨界布局机器人产业,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珠海格力电器布局智能装备产业。产业集群方面,拥有广州、深圳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深圳无人机及服务机器人,深圳、东莞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配套以及3c系统集成,珠海特种无人机(船)等多个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多点分布、各具优势、紧密协作的产业格局。技术水平方面,珠三角机器人产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我市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主要分布在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目前已经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机器人装备、零部件生产商,其中蓬江区主要以科杰自动化为龙头,先后吸引江粉高科技产业园、蒙德电气、珠西智谷装备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等落户。2016年以来,先后引进海目星、聚金激光、诺贝电机等企业。江海区以数控机床、机器人应用等领域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数控设备制造快速发展。依托地尔汉宇机器人项目,针对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定制标准或非标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等产品进行深入研发,并加强与沈阳机床、新松机器人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机器人产业,提升机器人应用的层次和水平。新会区广东高新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机器人核心组件——专业精密滚动直线导轨生产企业。四、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和策略(一)基本思路。围绕“强基础、补短板”,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关键技术、装备、零部件、原材料以及人才、标准和政策等方面的突出瓶颈和问题,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不断探索形成有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力争至2025年初步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江门制造业新体系。(二)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18年)——摸清基础,建立工作机制。通过调研考察,摸清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短板,以及在在珠三角、省内和国内的竞争地位,明确各重点培育产业的发展定位和主要任务。梳理现有扶持政策,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第二阶段(2019年—2022年)——部署实施主要任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构建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创新平台为依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根据各主要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将主要任务细化到有关部门、骨干企业和行业组织。第三阶段(2022年)——中期评估。总结主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细致的评估,针对问题调整重点工作任务和相关扶持政策。第四阶段(2023年—2025年)——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制造业新体系初步形成。在新兴产业规模、龙头企业数量、百亿元企业数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育发展上实现重要的突破,带动形成全市新的制造业支柱体系。(三)主要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关键技术、装备、零部件和原材料攻关,强化电子信息工业基础能力。发挥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的集聚效应,从广州、深圳、东莞等市承接部分上游显示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手机/智能终端企业,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突破大尺寸lcd器件工艺技术、4k高清显示技术、印刷显示、柔性显示、平板显示器检测设备等新型显示关键核心技术。以加强研发、创建自主品牌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导向,重点突破光通信、光照明、光传感等电子元器件以及线路板等领域核心技术。发挥广东侍卫长卫星应用安全股份公司、广东亿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软件信息服务的经验优势,重点支持发展4k电视、机顶盒、智能手机、汽车、电信设备、家电等嵌入式软件研发与服务,着力提升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展加密压缩算法、中心密钥库支持的动态密钥、数据库技术及动态连接库技术等自主技术研发,满足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软件及安全需求。围绕江门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装备短板及产业基础,支持海信电子重点突破新型显示(4k电视、lcd、液晶模组、智能终端显示器、车载显示、商业显示等)生产智能装备改造,支持海信宽带等重点突破光模块、光器件、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高端线路板等产品生产智能装备改造,鼓励科杰等设备制造企业突破电子信息生产设备核心技术研发和智能产品突破。抓住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空白的机遇,依托江门国家高新区高技术企业及其它优质电子信息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检测机构等各方力量开展光通信、线路板、整机制造、4k显示、电视器材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与评审。建立完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信息库,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提供信息查询、成果转化、标准推广、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支持富华集团、中集车辆等重点企业建设珠三角(江门)地区专用车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高技术专用车。重点发展重卡和商用车整车,建设重卡和商用车产业核心区和产业片区,大力引进重卡和商用车整车项目,形成专用车整车产业集群。打造江门市国家级高新区零部件基地,培育发展挂车车轴、铝合金罐车、大尺寸轮毂、汽车线束等产品。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结合江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优势,重点突破新能源电池和电机关键技术发展。依托长优、优美科、芳源环保、三七电池等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正负极材料、隔膜等电池体系研究,开发高安全长寿命快充电池技术和高比能动力电池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电池安全及寿命。推动地尔汉宇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项目建设,引进先进电机供应商、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开展矩形导体绕组、定子分瓣、绕组塑封、直喷油冷等新结构、新工艺的电机开发技术研究。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将江门打造成对接广州、深圳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的产品制造基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传感器、控制芯片、北斗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三电”匹配技术攻关,研制新能源汽车“三电”匹配技术设备,建立新能源汽车“三电”匹配试验体系与测试手段。加快建设城际快速充电网络,建成覆盖江门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城际快充网络。加强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共充电网络不完善的区域按需配置移动储能充电车。开展江门市汽车产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建立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目录,根据目录重点推进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学科建设。支持长优、优美科、芳源环保、三七电池等电池生产企业牵头完善电池材料、电池回收技术等标准,打造服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研发中试、标准制修订以及产业孵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智能家电产业。依托金羚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组织实施包括洗衣机热风机、传感器、变频电机等高效节能部件技术研究。依托海信空调等企业,组织实施空调方面基于数值模拟的协同换热和高效风道、高效低频变频控制、空调换热器型翅片结构——镂空翅片结构以及换热器流路布置、空调整机和制冷系统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攻关环保冷媒应用技术和有害物质管控技术。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支持海信空调、金羚电器等企业实施压缩机、换热器等高效部件技术研究。依托金羚电器、海信空调等企业,组织实施洗衣机、空调wifi和蓝牙远程控制,嵌入式声控、自动投放等技术攻,在智能化家居产品领域实现创新和领先。支持地尔汉宇智能化卫生洁具技术攻关。突破回收循环利用技术,依托海信空调等企业,组织实施空调的装配技术、空调的拆卸技术研究,提高空调产品的制造性、售后维修和回收拆卸水平。参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智能家电云云互联互通标准》,设立我市“智能家电云云互联互通展区”,整合本市优质家电企业的主打产品在云云互联的平台上共同展出,打破单一智能家电产品的孤岛,实现智能家电由“单品智能1.0时代”到“互联互通2.0时代”的转变。在空调、洗衣机等主要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广个性化定制新模式,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支持企业上云平台。——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应用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载体和创新研发平台,重点推进减速器、伺服电机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机器人核心关键部件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鼓励固高、汇川等关键零部件企业组织实施研究攻关学习型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培育北部精机、凯特精密等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地尔汉宇机器人项目,针对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定制标准或非标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等产品进行深入研发;
以珠江西岸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契机,鼓励艾默生、蒙德电气、地尔汉宇等企业,向伺服系统、数控加工、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发展。加快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突破激光智能装备研究。培育科杰机械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与珠西智谷装备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激光产业协会等平台加强合作,依托平台的科研背景及行业资源,开展产业招商、平台招商。争取引入1—2家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机器人厂商。出台机器人、教育装备等专用智能设备三年(五年)发展行动计划及相关政策,明确机器人及专用智能设备产业发展重点,评估机器人和其他智能设备应用事后奖补、机器人保费补贴等政策效果。培育发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进“机器人进集群”,在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化纤纺织、五金卫浴、金属制品、化工等行业中推广机器人应用,年新增应用机器人1500台左右。以滨江新城产业园、珠西智谷为载体,推动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的融合应用,在机器人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应用。五、发展新兴产业政策建议(一)推动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工业4.0”日渐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方向,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机器人不断应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智能化生产、复合材料、远程控制、医疗等新兴尖端技术即将开启新时代背景下,工业亟需实现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专利成果的高效利用。政府应从强化企业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和营造良好环境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特别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创新保障。对于我市来说,我们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现有大型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领域的力量和作用,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引进、人才引育、业务拓展等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都可以加强力度积极参与,提供优质服务。二是紧盯几个关键指标,积极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主要包括: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达到1%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应达到4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数达到0.4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包括与我市和市外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的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等等。三是充分挖掘和改造原有增长动力机制中具有稳定增长作用的因素。类似江门这种制造业出口企业(出口额占销售额80%以上为出口企业)较多和较早发展的地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内销企业。因此,政策推动的一个重点可考虑鼓励这部分企业提升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加大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二)合理而精准地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而政府习以为常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产业政策的有效操作空间将相对有限,近年来对一些目标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政策也备受争议。对于江门这种后发赶超型城市或地区,产业政策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式和措施。政府应重视科学甄选产业政策的具体工具和措施,原有的一些常用产业政策工具,例如直接补贴,效果将更多地受到限制。产业政策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加强物质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市场制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着力点更多地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一是坚持进一步地厘清市场和政府边界,根据实际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除了加强产业政策实施成效的评估以外,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更加注重“三个更好地结合”:把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更好地结合,把稳定增长和促进改革和促进改革更好地结合,把调整结构和促进就业更好地结合。二是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效能,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凡属于政府提供服务的产业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产业园区,并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监督。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十二条”》,坚持“三就”服务,切实为企业打造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为“藏富于民、藏富于企”提供保障。三是持续不断地围绕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下放审批权激活民间投资活力,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债务率。在重点支持的产业选择方面,政策应优先向具备条件的存量资源倾斜,而不是跟风式地把政策优先集中在增量上,应全面梳理并优先配置资源给现有的、代表行业发展先进趋势的企业。此外,在政策工具方面,逐步摒弃类似直接补贴的做法,可以沿用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方式,但应该对产业专项资金实行分级管理,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三)加快配套行业领域发展和市场环境建设。当前,服务业还无法替代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围绕“做强工业”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工业自身增长而言,无论是来自工业化深化的推动力,还是来自城市化推进的拉动力,在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驱动乏力情况下,更为根本的动力来自创新,特别是未来工业增长的源动力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制度创新。从江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通过坚持和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主体的活力,强化工业发展动力;
要逐步解决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高的难题,通过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发展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通过加快建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要素市场,完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形成有效产业政策体系和合理税收负担。除了补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短板之外,对江门而言,加快工业配套行业和领域发展的重点还包括要紧抓当前消费转型升级的良机,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健康等公共服务和新兴服务模式,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四)落实“质量为先”,树立“江门质造”。要认真研究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大对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我市制造业竞争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落实《“江门质造”品牌提升行动方案(2017—2020)》。实施企业质量能力提升工程,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标准提档、计量改进、国际认证、品牌建设等质量创新活动。加快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集聚优质资源,着力打造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示范工程。面向我市新兴产业需求,加快推进珠江西岸综合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等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现有平台基础设施和大型检测仪器开放共享。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开展质量素质教育活动,发挥五邑大学等平台作用,提升江门企业家质量战略能力,大力发展质量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的人才。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动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推动标准实施网上自我声明公示。(五)优化制造业结构和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三个千亿计划”行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家电、机器人等产业规模,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应用等全产业链层次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共性需求,从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环节综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加快突破关键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和原材料领域发展,提升电子信息、汽车、家电、机器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江门市在珠江西岸城市当中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深港澳产业辐射和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各区域找准自身发展重点,实现错位发展,建立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平台与产业集群,形成从专业镇到专业园区的多层次产业集聚格局。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重点的新形势下,江门更要积极主动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目前提出的“5+1”重大产业平台规划设想,非常符合江门大量吸纳外来高端要素资源,实现共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尽快落实,加快开发建设,早日见到成效。主要园区宜实行差异化、开放式发展。其中的深圳——江门产业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行总部和研发在深圳,生产环节在江门;
龙头企业在深圳,配套企业在江门;
科技孵化在深圳,产业化基地在江门。待大湾区发展成熟,再走第二步迁引相关的总部、企业等。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大广海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所需的装备设备,并大力引进面向国内市场的国外企业和面向国际市场的国内企业。对于有条件的新建园区,可以尝试引入工业地产商开发模式。(六)推动新兴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一是打造若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可选择电子信息、汽车、家电、机器人等产业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产业较为集中的产业园区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针对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物流仓储等环境恶劣、危险、连续重复等工序的智能化升级需要,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和示范应用,实现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机器人化、关键工序数控化、制造流程智能化、供应链及能源管理网络化。二是加速现有企业智能制造基础改造。针对我市制造业在产品设计、柔性制造、高速制造、自动化和网络制造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智能化基础制造与成套装备,运用智能传感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生产设备互联、设备与产品互联,打造和培育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推进企业制造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力推动“机器人应用”计划,对生产线进行综合技术改造,加大对环保节能方面投入,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和环境友好型生产线,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培育发展一批智能装备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骨干企业,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三是大力推进我市工业云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江门制造2025”云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以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为重点,率先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鼓励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行业网络协同制造。建立完善面向工业生产应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江门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宽频、安全的信息化基础支撑。(七)促进新兴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多层次合作与协同发展。拓展周边合作交流,重点加强与广州、佛山、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区城市合作,承接深广佛高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家电、机器人等产业链发展并结合江门在主导产业中的短板和需求,有效对接、引进珠三角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支持五邑大学等地方院校参与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层面的重大产业研发合作项目。探索建设“江港澳创新圈”,与香港、澳门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国际技术贸易交易平台、创投融资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推进保税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承接自贸区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引入自贸区新型光电、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龙头企业落户江门。高水平建设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推进与欧美国家经济合作,搭建“1+7+x”招商服务体系(即“1个中欧国际服务中心+7个基地招商中心+x个欧洲商协会招商联络处”)。二是推动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主导产业结构和布局,结合江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装备、家电、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大健康等产业发展优势和短板,以丰富主导产业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巩固产业优势并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促进主导产业之间空间布局、产业协同等融合发展。推进江门制造业与港澳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重点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主导产业的价值链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在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上的优势,发展与新兴制造业密切相关的融资租赁、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现代物流、现代供应链、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延伸主导产业价值链,引导和支持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以服务增效益。三是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兴产业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协同、共享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激发大企业融通发展意愿,提高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能力,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引领,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配套协作格局,培养形成一批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