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别样音乐,别样支教
作为一个音乐支教老师,她的课堂上很少能见到传统的教具,反倒是锅碗瓢盆、水杯、钥匙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走进了她的课堂。
而她对待音乐和志愿服务有着同样的热情。在最青春的岁月,她用热情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在了最贫困的山区。在她心中,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2008年9月,张晓敏入选东北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远赴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接龙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带着期待,她从东北来到了祖国的西南大地,却没意料到支教过程的困难重重。
教具成了最大的困扰。音乐课如果离了教具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课程进行下去,张晓敏想到了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她找出锅碗瓢盆、水杯、钥匙等日常物品,带到课堂,通过敲击带来的节奏变化等来向孩子们展示音乐的魅力。
山区远离城市,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差,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是摆在张晓敏面前的一大问题。
张晓敏的课堂上从来不考试,她把期末的评分方式改成“课堂音乐会”,她和学生们一起用环保材料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音乐厅”,每个学生独自或者和其他学生合作完成一首作品,作品可以是音乐教材内的,也可以不是。创新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让他们学会合作和分享,并参与到教学评价中,真正创建民主快乐的音乐课堂。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她着手创建了接龙中学第一届学生合唱团,并于期末面向全校师生举行了首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合唱音乐会,在学校及附近教学片区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如此,她还建立了学校广播站,发掘了一批具有广播潜质的学生。同时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义务为高三艺术特长生开设补习班,并实现了接龙中学音乐类考生大学录取率零的突破。
而在她长达8年的本科至研究生的学习中,志愿服务工作更是从未间断。研究生期间,她借参与导师课题的机会,深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蔡家镇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定期支教,在当地开展大量的音乐基础教育调查问卷、田野调查及访谈工作,填补了当地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资源的空白。
不仅如此,她将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扩大。她说,自己不会中断志愿服务的过程,“因为我从来没有觉得志愿服务单纯是一种付出,我更喜欢参与其中的这份独特体验,这一份份独特体验丰富着我自己,让我变得更豁达、强大。”
【素材解读】
到遥远偏僻的山村支教对大学生来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落后的交通,落后的教育形式,缺乏的教学资源,都困扰着张晓敏。但是她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热情感动着学生,激发着孩子的音乐热情。
【适用话题】
支教 梦想 坚持 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