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教学论文-浅说课前新闻评说|对政治课的认识
浅说课前新闻评说
在我们政治课教学中,课前五分钟采用新闻发布与评说的方式,即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新闻,也可以是社会某一现象或社会热点(为保证质量,教师可事前了解),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合作式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其意义,使自己的认识得到升华,从中获得启迪。这种方式如能长期坚持,会带来许多好处。
第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我校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学校,走出去的机会少,加上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除了书本上、电视中了解一点、从别人那里听到一点外,几乎没有什么信息。况且很多学生自觉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甚至不愿意从别处获取信息。而课前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与评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点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社会热点的思考和分析,能营造一种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习惯,主动发言,善于倾听,乐于吸纳,综合理解,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讨论和分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优化了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学习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分析评论与教师的概括归纳,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从对老师的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形成师生平等、协调的课堂氛围。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课前发布的内容是大量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或最新消息,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品质。如有两位同学选择的内容:一是刘翔在奥运会上为我国获得第一枚110米跨栏金牌;
二是最新发生的一件车祸。通过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假恶丑的鞭挞,使学生受到了自我教育,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爱国意识,提高了思想觉悟。
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在学生发布新闻后,教师从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直至解决,这一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式的讨论又能促使学生勇于标新立异,进行发散思维,同时也释放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从那些与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促使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的效果也很显著。
首先,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有位学生第一次参加这项活动时,慌慌张张地从座位上跑到讲台,对其他学生边鞠躬边说:“今天我来发布一则新闻,新闻的题目是……”本该把题目说出来,但他心里一直告诫自己:第一次发布新闻一定要成功,要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 结果在慌乱中把题目忘了,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他的脸红了,声音发颤了,这一次发言当然不会成功。这之后,他下定决心学好新闻发布,还主动多次申请此项活动。一年之后,在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他代表班级登台演讲,还获了奖。他的成功是练出来的。
其次,它有利于净化班风。一段时间,我给学生规定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时事新闻述评,二是畅谈个人理想,三是提炼生活感受,四是班级一事一议。有位同学看到个别学生给同学起外号,就以“让生活充满友爱”为题发表评论,他分析了这一庸俗做法的危害:“我们朝夕相处在一个班集体里,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追求。班集体就是我们的‘家’,‘家’中的兄弟姐妹应有亲情友情。我相信,一位有高雅情趣的同学是不会对‘家’中的兄弟姐妹喊外号的。待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还会想起这充满亲情友情的‘家’。”他的评论紧紧围绕班级的一件小事而议,比喻形象,说理感人。同学们听后,再也不喊同学的外号了。班风净化得益于贴近班级生活的评说。
再次,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取得评说的成功,学生首先必须通过写好讲稿这一关。每次学生活动前,教师可对同学评说的题目、开场、主体、结尾等部分以及论据、语言等进行提示,活动以后再从上述方面评议,长期下去学生就自然会写讲稿了。我所带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他们的写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书面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课前评说好处多,但要使这种多好处全部落在实处,还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每次下课前,教师要将下节课的评说的大致范围布置下去,由课代表安排一至两人准备。讲稿写出后要先由课代表检查,后交任课老师审阅定稿,再由学生练习、准备、精心构思评说过程。二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评书不能急于追求高水平、高标准,要分阶段实施。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先后”:先照本评说,后脱稿进行;
先用有声语言,后辅之以体态语言;
先老师评价,后学生讲评。三个“先后”可同时进行,逐层深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好课前五分钟,必将为一堂课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