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报告 > 内容

健身器材项目可行性报告:什么是项目可行性报告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26 12:39:51     阅读:

**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健身器材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5年07月 目 录 第1章 项目总论 4 1.1 项目概况 4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 1.3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7 1.4 综合评价结论 7 第2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9 2.1 项目背景 9 2.2 项目的必要性 9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13 3.1 市场现状 13 3.2 健身行业十大有力发展条件 16 3.3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20 第4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2 4.1 项目选址 22 4.2 建设条件 23 4.3 交通条件 24 4.4 经济建设 25 4.5 基础设施建设 27 第5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28 5.1 建设规模 28 5.2 建设内容 28 第6章 产品建设方案 29 6.1 工程技术方案 29 6.2 总平面布置 31 6.3 土建工程 33 6.4 公用设施方案 34 第7章 节能措施 40 7.1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40 7.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41 7.3 主要节能措施 42 7.4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43 第8章 环境保护 45 8.1 设计依据及原则 45 8.2 环境影响分析 46 8.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6 8.4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49 第9章 劳动安全卫生 51 9.1 职业安全卫生 51 9.2 消防措施 53 9.3 预期效果及评价 54 第10章 组织结构及劳动定员 55 10.1 组织结构 55 10.2 劳动定员及培训 55 10.3 ERP管理 56 10.4 质量管理模式 61 第11章 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64 第12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 12.1 投资估算依据 65 12.2 项目总投资 65 12.3 资金筹措 68 12.4 资金分年使用计划 68 第13章 财务评价 70 13.1 财务评价依据 70 13.2 基础数据 70 13.3 主营业务收入及税金估算 70 13.4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73 13.5 财务分析 76 13.6 不确定性分析 81 13.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2 13.8 财务评价结论 82 第14章 结论及建议 83 14.1 结论 83 14.2 建议 83 第1章 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健身器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体育健身用品企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企业。公司年产值4300万人民币,固定资产达800万元。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负重及瑜伽两大系列,负重系列有;
哑铃,杠铃,沙袋等。瑜伽系列有;
瑜伽垫,瑜伽柱,瑜伽圈等。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变幻无穷的产品需求,公司集技术开发,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每年有十余款新品问世,产品主要销往日、欧、美、澳等国,现在,所有出口产品均通过BSCI及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管理正一步步走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公司现有职工近14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人,高级职称4人,40%以上员工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80%以上是年轻人,充满朝气和活力。

几年来,**公司以诚信为理念在国内外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先后有八项产品获专利证书。以“求实、创新、发展”为宗旨,坚持“借鉴、渗透、超越”的产品发展策略,正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1.1.3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工业园区 1.1.4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13533.4m2(约20.3亩),总建筑面积14070 m2,其中1#厂房4590 m2,2#厂房4590 m2,原料仓库2050 m2,成品库2050 m2,办公楼345 m2,宿舍楼450 m2,门卫室55 m2,绿化面积2030 m2。

建设规模:达成后年产300万对沙袋,120万个瑜伽柱,220万个普拉提圈,2000T哑铃,500万付护具。

1.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5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2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73万元。

表 1. 投资估算表 项目 投资额 百分比 1 固定资产投资 4627 84.12% 1.1 建筑工程费 1642 29.86% 1.2 设备购置费 1883 34.24% 1.3 安装工程费 347 6.32% 1.4 工程建设及其他 534 9.70% 1.5 预备费 220 4.01% 2 铺底流动资金 873 15.88% 3 总投资 5500 100.00% 项目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自筹。

1.1.6 项目建设周期 项目建设周期:1年。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 编制依据 本报告根据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工艺技术、财务基础等有关工程设计和经济资料。

依据的相关法律及资料有:
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10月27日修订)及其实施条例;

²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国家财政部(92)财知字574号)、《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和近年会计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

² 2004年7月公布,国务院发文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² 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并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²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²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² 2006年7月3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² 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规程等相关文件;

² 国家和当地劳动工资管理、社会保障部门、环保等部分的有关规定。

1.2.2 组织结构及劳动定员 根据市场情况和生产任务、预计产量和产品对应劳动工时的需要,本项目需新增劳动定员260人。

表 2. 项目定员 职位 人数 研发人员 15 业务人员 22 财务人员 4 生产管理人员 12 质检人员 8 工人 199 合计 260 1.2.3 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周期:1年,即2015年7月~2016年7月。

具体进度如下表所示:
表 3. 项目实施进度表 序号 阶段 起止时间 1 项目前期 2015年7月-2015年8月 2 方案设计审批及修改 2015年9-10月 3 厂区建筑工程 2015年11-2016年1月 4 设备考察阶段、谈判及订货阶段 2016年2-2016年3月 5 设备运输,商检,接运,调试阶段 2016年4月-2016年5月 6 员工招募与培训 2016年6月-2016年7月 7 试运行阶段 2016年7月 1.3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表 4.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指标 项目 数值 单位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5500 万元 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下同 1.1 固定资产投资 4627 万元 1.2 铺底流动资金 873 万元 2 资金来源 2.1 自筹资金 5500 万元 3 销售收入 12634 万元 达产年 4 总成本费用 9568 万元 达产年 5 销售税金及附加 90 万元 达产年 6 利润总额 2976 万元 达产年 7 所得税 446 万元 达产年 8 税后利润 2529 万元 达产年 9 投资利润率 54.10% 达产年 10 销售利润率 23.55% 达产年 11 投资利税率 72.07% 达产年 12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12.1 所得税后 36.80% 12.2 所得税前 42.77% 13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13.1 所得税后 7456.66 万元 13.2 所得税前 9352.31 万元 14 全部投资回收期 静态 14.1 所得税后 4.23 年 含建设期 14.2 所得税前 3.86 年 含建设期 15 盈亏平衡点 42.73% 1.4 综合评价结论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健身方面的投资也日益增加,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呈现出了国内外市场销售稳定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公司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而且为我国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

经测算,项目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12634万元元,新增利润总额为2976万元,税后销售利润2529万元,表明项目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6.80%,高于行业收益率;
税前投资回收期为3.86年,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23年,投资回收期较短。

同时,项目能够充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化学原材料、纺织、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综合分析,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项目建设的各项配套条件均已具备,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

第2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明确了体育的产业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体育健身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直接拉动了我国体育健身器材产业的消费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稳步的发展,我国的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发展的空间将会更大,势头更强。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健身器材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进口产品的涌入,我国健身器材行业注重技术进步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产品质量有了普遍提高。目前,我国生产的室内健身器材产品已大量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进入主流市场,有的还直接承担了大批量的国际高端产品的对外加工。

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尽管内外销市场趋旺,但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目前,我国出口的健身器材产品基本上是以“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这也意味着,我国健身器材行业仍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项目即是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健身器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以及项目建设具备多方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江苏省南通市体育产业的集聚,降低运营成本;
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南通市健身器材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具有极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项目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符合《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目标任务为: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
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2.2.2 顺应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健身运动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健身运动不仅能为国争光、为民服务,还能为国增利。在提高人们整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具有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等经济功能,在加快发展服务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体育产业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将其纳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

“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将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必将快速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潮流,将为其快速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2.2.3 满足健身器材市场的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地满足,但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富贵病,近年来一连串为人熟知的猝死事件更加深了社会对都市人健康现状的忧虑,现代都市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医学专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又称亚健康。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
澳大利亚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口达31%;
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比例更高;
在中国长沙,对中年妇女所作一次调查中60%的人处于“亚健康”;
另据卫生组织对10个城市的工作人员调查统计,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占48%。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国人对自身健康的不重视,对健康意识地薄弱。

2003年SARS肆虐中国,对中国人全民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的触动。据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研究网调查,在SARS过后200份免疫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样本中,85%以上的消费者更崇尚于通过日常的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种倾向促进了整个健身器材行业走向崛起,消费者逐渐接受“花钱买健康”的观念。

据业内人士测算,2015年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市场将达500亿元以上,市场潜力非常惊人。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健身器材的市场需求。

2.2.4 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项目的发展能够充分的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配套工业优势,带动包装、机械、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就业,对地方经济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当地运动休闲器械工业结构调整、发展当地经济、解决当地就业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2.5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在鼓励投资产业中含有:
——第三十六类(其他服务业):
第33项(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及运营、大众体育健身休闲服务)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为企业向纵深化、系列化发展,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产品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奠定可靠的基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3.1 市场现状 一、 国外健身器材发展概况 2012年,全球健身器材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市场相当集中,其中美国占25%,欧洲占30%,日本占15%,2013年市场规模仍有约15%的稳定上升势头,其中美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以美国为例,它占了1/4的份额,是世界第一大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底美国的健身俱乐部就已经接近3.05万家,营业收入218亿美元。

2008-2012年全球健身器材年销售额(亿美元) 二、我国健身器材发展概况 中国的健身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许多收入较高的年轻白领也加入了健身的行列,在写字楼、居民区附近,各种健身俱乐部星罗棋布,什么牌子的都有,国外的LifeFitness、Precor、Nautilus以及StarTrac,国内的更是数不胜数,好家庭健身,英派斯健身,万年青,舒华, 澳瑞特。其实中国健身行业是一个发展中的小行业,受不成熟市场影响很大,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都面临很大挑战。仅以中国销量第一的电动跑步机为例,国内销量占全部健身器材销量70%左右,但数量仅仅是美国市场销量的1/6,但在13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在次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

 2013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资产达到658.11亿元,同比增长10.24%;
行业销售收入为1106.29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8.14%;
行业利润总额为56.60亿元,同比增幅为5.36%。

2014年1-12月,体育用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84.3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0.7%,利润总额69.9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4.2%;
税金总额42.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8.1%。

2004-2012年我国健身器材企业数及工业产值(家、亿) 目前,我国已有众多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普通健身器材类型,中国企业都在生产,并为大量的境外品牌进行加工,中国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约60%的份额,出口交易额达22亿美元。出口已逐渐成为我国健身器材产业发展的方向。健身器材市场分为家用以及商用市场两部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这也为健身器材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人们对于健身器材,特别是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家用市场的规模也远较商用市场规模大,且增长快。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显示,2014年一季度我国健身器材累计完成出口占体育用品行业17.24%,比2013年同期增长16.96%;
出口增速比体育用品行业平均出口增速加快了11.92个百分点。2014年一季度健身器材出口增速加快。

从出口全球各大洲分布情况看,2014年一季度我国健身器材出口欧洲及北美洲占我国健身器材总出口额(占比,下同)63.86%,出口欧洲及北美洲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76%和16.48%;
出口亚洲占比21.47%,出口亚洲金额比2013年同期增长15.25%;
今年一季度,我国健身器材出口其他大洲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特别出口非洲市场增速大幅提高,今年一季度出口非洲同比增长达35.53%。

我国健身器材主要出口地 美国健身器材主要进口市场分析 加拿大健身器材主要进口市场分析 3.2 健身行业十大有力发展条件 健身产业在我国还属于处在成长初期的新兴产业,它是一项前景广大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 巨大的潜在需求空间  在美国,每八个人中就有1个在健身,平均1万多人就拥有1家健身俱乐部,据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数量目前大概在3500家左右,拥有会员1300万左右,我国目前平均100万人还不到1个(健身俱乐部);
目前中国健身(健身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只有约为150-200亿美元,过低的健身人口比例所蕴藏的是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市场需求、市场价值空间;

2.国民身体素质的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92个成员国关于居民“健康寿命”(能够自主生活,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寿命)的预测及排名顺序,其中,日本排名第一位,中国排名第八十一位。  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35岁到49岁的成年人中有8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参加体育锻炼的不足8%;
有1.6亿人患有高血压,有1.6亿人患有高血脂;
有2.6亿人超重或肥胖;
城市孩子中,每5个人中有一个“小胖墩儿”。近年来,中国人的肥胖增长速度几乎名冠全球。英国媒体报道说:“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肥胖儿童增加了28倍。”  最新数据统计:北京市民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占总死亡人数的90.36%,超过四成的中国受访者因日常运动量不足诱发慢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中国人群死因构成已从1973年的53%上升至2012慢性疾病成因中60%的比例是由于个人生活习惯造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形成原因主要三方面:饮食不健康、缺乏科学规律运动、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健康不规律;
从城市发展变化中,我们看到我们的身体从消瘦到健壮,营养观念从吃饱到吃好,健身方式从简单到多元,传染病对我们的侵害少了,但是慢性病、癌症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当前,我国30到50岁青壮年人“过劳死”现象日益突出,尤其是青壮年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形势严峻。一大批知名学者、企业家、艺术家等社会精英忽然去世,而他们早逝的主要原因被医学界认定为“过度劳累和生活压力,以及内心郁积的焦虑”所引发的“过劳死”。 那么,怎样预防亚健康和“过劳死”呢?有关专家主要强调的是:坚持合理运动。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体育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长期适当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3.健康意识的增强  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宣言,原因就在于运动健身是公认地控制慢性病最重要的、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世界卫生组织的另一项统计数字也表明,全球每年有200万人死因为“身体缺乏活动”,这种现象在贫穷国家与富有国家一样普遍。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还显示,与那些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相比空闲时间不去运动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平均要衰老10岁。  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发展倾向是从人们对于健身娱乐的消费趋势上来看,人们健康的需求也正逐步从被动的治疗型向主动的预防保健型转换,基于此,我国的健身人口正处于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必然会快速拉动健身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快速拉动健身行业的增长。

4.国家政策的倾向  国务院2011年2月24日发布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对未来5年全民健身发展提出目标任务并制定了工作、保障措施。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从政策角度来看,由于健身市场可以有效地拉动居民的消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望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支持。 2011年上半年,各地政府努力支持建设体育民生工程,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积极争取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十二五”规划;
其中29个已将全民健身事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各地已经纷纷开始着手将规划转为现实。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各类健身俱乐部满足了大量高端运动者,成为全民健身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身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快,同时还会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化。国内起步虽比国外晚,但是发展将会比国外快。我国18到50岁之间对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人数已超过4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健身休闲市场,中国健身产业正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全球20%的平均速度。众所周知,健身企业经营在纳税方面同样得到国家政策的相应倾斜和保护。  5.行业门槛较低  行业所处的初级发展阶段的问题有目共睹,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政策的宽松和“低门槛”所带来的“机会”的话,又何尝不会给我们带来成功呢? 一个行业当处在第一阶段结束和即将迎来“变化发展期”的时候,恰恰是理想的“介入”期。非常适合企业转型发展、创业、投资等,大多成功企业前期都是在做别人没做过和没想过的事情,后期都是依托“微创新”而长久领先;
等到国家规范行业、提高门槛儿和收紧政策的时候可能也是意味着一些“机会”的逝去。当然,所有经营行为应以合理合法和诚信为前提,正确理解”投资”与”投机”的区别,着眼于长期而非“急功近利”。    6.巨大人力资源的储备  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338万,2010年达到了727万,十年间累计未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达到或超过了2000万,也就是说,十年内毕业的毕业生有半数或超过半数没有就业。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保持着8%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因此,潜在的人才储备还是相当大的。 而作为“低门槛”、同时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健身服务行业来讲,无疑是大学毕业生或体育类学生就业的理想选择。加上健身行业的培训、教育市场的份额日见壮大,与高校不同形式的结合慢慢使连接毕业生就业健身行业这条“桥梁”变得更加顺畅。

7.经营利润较为理想  有数据表明,欧美国家成熟的商业健身企业较好一点的利润回报可以到38%,当前我国定位中高端的健身俱乐部利润回报空间是15% - 30%;
当然,要达到或高于20%需要更加领先的能力和条件;
利润回报的制约因素其一是成本,成本的问题体现在目前国内的健身行业身上虽然有些“畸形”,但不是制约利润回报的最大条件;
况且,商业健身企业目前较十年前而言,“整体成本”是下降而不是增加。

8.人才与行业逐步匹配 2001年刚刚开始出现健身俱乐部的时候,最缺的是“私人教练”,行业十年的积累和发展过后,从业人员队伍飞速壮大、举目皆是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当然,优秀的技术人员仍旧稀少,但对比十年前,我们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仍有目共睹。

 9.部分成本的下降  较8年前或10年前,健身俱乐部的整体成本是呈下降趋势而非升高!至少部分是这样,比如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自2001年至今,健身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项的岗位基础部分为人均800-2000元范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或个别岗位有幅度不大的变化,服务行业的薪酬组成60%-80%部分为绩效薪酬,是随着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多少而变化的,属于变动薪酬部分。  设备成本。目前国内健身俱乐部整体设备等级配备水准达到或领先于国际水平;
相当比例的俱乐部设备配备是进口高端。调查显示:高端进口设备的利润空间在20%-40%区间,国产设备利润空间在15%左右;
比较8年或10年前,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成熟和投资趋于理性,现在投资俱乐部,设备方面,整体的利润空间部分被压缩了15%-30%不等。也就是说,投资同等设备比以前支出要低、设备代理商和生产商开始进入“微利时代”。

 10.巨大的市场空白  淘宝的C2C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更是填补了市场空白,七天、如家、汉庭等快捷商务酒店的热火朝天缘于“携程网”前期核心团队在实践中所意识到酒店业的巨大市场空白;
“携程网”前CEO季琦更是只用10年就一气儿把携程、如家、汉庭送上“纳斯达克”,创造了一个“创业神话”。他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市场的空白。  当下社会是信息化的一个社会,要做“别人没做过、没想到的事情”,当然,要具备判断分析和把创意转化为好结果的能力及条件;
健身服务产业在发展之初,大家可以说基本都在“模仿”、“照搬”、“千家万户挤一条路上一条船”,其实,这个产业存在太多、太大的市场空白和无限商机。  健身行业尚在发展阶段,市场也尚未饱和,加上许多有利的条件,使得这个行业前景一片大好。当然,有优势也会有缺陷,比如现在健身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还缺乏规范和标准,竞争秩序较混乱等等。但是如果能够把握机会,也许缺陷里也隐藏着许多商机。

3.3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逐步实施,健身器材的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广阔。“一二一”工程倡导社区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倡导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这就为健身器材市场绘制了宏伟的蓝图:若以每户平均有5口人计算,而每个家庭只以拥有一台器材来计算,则单就这一项,全国就需要2亿4千万件。

在健身器材用品行业价格大战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把健身服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中,全国要“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产品,发展规范有序的大众化体育健身市场。据介绍,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健身器材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进口产品的涌入,我国健身器材行业注重技术进步和先进设备的使用,产品质量有了普遍提高。其中,多数厂家的质量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一批骨干生产企业, 由于直接采用或参照采用世界公认的水平最高的国际先进标准 EN957-1~EN957-10 组织生产,加强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并分别通过了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和欧洲 GS 产品安全认证,不断引进美国、德国等先进设备,并较大范围地应用了国际先进的程控、数控技术设备,从而使得产品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同时,我国众多健身器材生产企业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目前,我国生产的室内健身器材产品已大量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进入主流市场,有的还直接承担了大批量的国际高端产品的对外加工。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尽管内外销市场趋旺,但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 品牌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目前我国出口的健身器材产品基本上是以“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这也意味着,我国健身器材行业仍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业内人士测算,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市场将达 1000 亿,潜力无限大。中国健身产业才起步,健身人数远没有达到国外的比例,因此 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第4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选址 本项目厂址选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九华镇工业园区。

项目建设地点 4.2 建设条件 4.2.1 地理环境 南通地处北纬31°1'-32°43'、东经120°12'-121°55'之间,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南通全境地域轮廓东西向长于南北向,三面环水,一面造陆,似不规则的菱形状。分别由狼山残丘区、海安里下河区、北岸古沙嘴区、通吕水脊平原区、南通古河汊平原区、南部平原和洲地、三余海积平原区、沿海新垦区等组成。

4.2.2 气候特征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比较短。

南通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按近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4.2.3 自然资源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30多公里;
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其中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带面积1.3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1万公顷,是中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煤、大理石等。全市耕地总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场、世界九大渔场之一。

4.3 交通条件 航空 南通兴东机场位于南通城区东北18公里的通州区兴东镇,占地面积1700多亩,于1992年底竣工,1993年投入使用。

从市区校西公交停车场可乘611路到达,在通州区客运站可乘213路到达。

公路 高速公路主要有:沈海高速公路(G15沿海高速)、G40沪陕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启扬高速(S28)、通锡高速(S19)、通洋高速(在建),南通市区设有6个互通上下道口。

南通境内有2条国道:204和328国道。

崇启大桥2011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

苏通大桥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黄海大桥于2008年7月16日全线贯通,2008年底建成通车。

南通汽车客运东站于2014年1月8日投入运营。形成以南通汽车客运东站、南通汽车站为始发站,狼山站、九圩港站为配载站的新布局。

至2012年底,南通市公路总里程达17914.537公里,公路密度达223.9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7.987公里,一级公路1078.717公里,二级公路1511.714公里,三级公路1652.036公里,四级公路13222.828公里,等外公路151.255公里。公路客运站场64个。

铁路 新长铁路,宁启铁路穿境而过,境内主要的客站有:南通站,如皋站和海安县站。南通站现已融入国家铁路网,从南通可以到达全国各地,海安县站为江苏省除徐州外的最大的二级编组站。南通东站已开通货运。

2014年3月1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进入实质化建设阶段。

水路 南通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也是长江水系江河运输直达中转的枢纽。从市区、长途汽车站到南通港可乘4路车直达。

截至2012年底,南通市航道总里程达3515.9公里。其中,三级航道:25.17公里,四级航道:12.48公里,五级航道:16.63公里,六级航道314.17公里,七级航道420.48公里,等外航道2726.97公里。通航船闸14座。内河港口2个,码头泊位722个,码头总延长66856米。

4.4 经济建设 综合 解放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南通以农村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引领南通经济走过了漫长而短暂的岁月。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南通方有机会和可能及时将工作重点全部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很快将自身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优势,结束了穷过渡,外向型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年,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全国由南方的几个试验点,迅速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党中央决定,包括南通在内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再一次大大推进了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和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进程,加速了南通社会经济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后,生产关系的大胆调整和改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后对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充分激励和调动,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一切都使社会生产力得以获得空前的发展活力。以社会经济活动发展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而言,1978年南通南通市仅为29.4亿元,2004年超过千亿元(1195.7亿元),2008年达到2510亿元,2012年达到4559亿元。人均GDP1978年南通市为408元,1986年超过千元(1055元),2001年超过万元(10078元),2008年达到35040元,2012年达到65222元。改革开放30年南通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扶摇直上,均翻了六番多,呈几何级数趋势加速度扩张。30年来,南通坚持内外向型经济两个“引擎”并举,经济内生动力充足。南通利用外资连年实现增长,2007年开始跻身全国前十位。

2011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人均超过5.6万元,均比2007年翻了近一番。财政总收入超过950亿元,是2007年的3.2倍;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370亿元、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3个百分点,进入全国地级市十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近2400亿元、1500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左右。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54.5∶3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2年南通市生产总值4558.7亿元, 2013年,南通实现生产总值50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4亿元,增长3.1%;
第二产业增加值2623.5亿元,增长12.0%;
第三产业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12.9%。人均GDP达到69050元,按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11150美元。

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5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1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8亿元,增长10.3%;
第三产业增加值2411.8亿元,增长11.9%。人均GDP达到77457元。

工业 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南通市工业基本呈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来,南通非国有工业取得长足发展,2008年与1990年相比,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由72家增加到5210家;
企业职工由2.1万人增加到62.1万人;
产值由6.9亿元增加到4541亿元;
利税由0.45亿元增加到412.6亿元。

2008年南通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从1978年占59.9%下降至5.3%,下降了54.6个百分点。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比的下降和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比的大幅度上升,使南通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2008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162.4亿元,是2000年(697.1亿元)的7.4倍,是1978年(29.94亿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口径)的172倍。效益指标方面,2008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到470.5亿元,是2000年(57.28亿元)的8.2倍,是1978年(5.06亿元)的93倍。

2012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1.2亿元。 2013年,南通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3.9亿元,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0.8%和13.6%。工业产值中,装备制造业5222.3亿元,增长1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4.5 基础设施建设 如皋市九华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供水管、雨水管、污水管、供电、国际电话、宽频传输、有线电视、蒸汽、天然气、道路、土地平整等“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到位。

 其中:  ① 供电 如皋市九华镇工业园区双电源供电系统,自动切换,现设有一座220KV变电站,三座110KV变电站,还在建设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两座。因此落户在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可确保不停电不限电。

② 供水 水源:自来水 自来水价格:工业用水:3.10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
生活用水:2.6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如皋市九华镇工业园区水价为周边地区最低。

③ 供气 液态氮气(外购,罐装备用),氢气(由液态氨气分解),工业压缩气体。

④ 通讯 工业园区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国际间数字数据通讯网(DDN)、国际国内长途程序控制电话直播、IP 电话、使用者电报、传真、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等业务。

第5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5.1 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现状及未来需求前景,**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拟建规模如下:
项目达成后,年产300万对沙袋,120万个瑜伽柱,220万个普拉提圈,2000套哑铃,500万付护具。

5.2 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主要由厂房、原料仓库、成品库、办公楼、宿舍楼、门卫室组成。

项目总用地13533.4m2(约20.3亩),总建筑面积14070 m2,其中1#厂房4590 m2,2#厂房4590 m2,原料仓库2050 m2,成品库2050 m2,办公楼345 m2,宿舍楼450 m2,门卫室55 m2,绿化面积2030 m2。

第6章 产品建设方案 6.1 工程技术方案 6.1.1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的原则 1、 先进性。项目采用的技术应尽可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领先水平。

2、 适用性。采用技术应与可能用得到的设备、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

3、 可靠性。采用技术和设备应经过生产、运行的检验,并有良好可靠的记录。

4、 安全性。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在正常使用中应确保生产安全运行。

5、 经济合理性。注重采用设备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同时,应着重分析采用技术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有利于节约项目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6.1.2 产品介绍 一、沙袋:
二、 瑜伽柱 三、普拉提圈 四、哑铃 五、护具 6.1.3 设备购置方案 本项目根据生产能力确定所需要的生产设备。根据生产能力测算,引进国产名优设备,该项目需购置生产设备90台(套),具体设备详见下表:
表 5. 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价格(万) 数量 1 EVA注射机 EK3-6 146.8 3台 2 EPE管材机 FLY300 125.6 5台 3 EPE回收机 FLY200 43.8 3台 4 注塑机 HF3000 87.6 1台 5 注塑机 HF1500 61.5 2台 6 流化机 JK-250 32.6 8台 7 缝纫机 BZ-125 1.4 60台 8 花式机 BZ-W-200 12.7 8台 6.2 总平面布置 6.2.1 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 总平面布置根据城市规划、环保、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等有关规范要求,按生产工艺流程,做到物流路线顺畅、便捷。

(2)根据厂区自然条件,在满足建筑防火规范及建筑物间距的前提下,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管线便捷,物流运输顺畅。

(3)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各物料运输及各种工程管线的距离,又方便生产管理。

(4) 厂区实行人流和货流分离的原则,使人流和货流互不干扰,合理通畅。。

(5) 全面考虑风向、通风、采光、日照的要求,尽量做到工业建筑节能。

(6) 同时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厂区整体环境的和谐及绿化美化。

6.2.2 总平面布置方案 本项目总平分为厂前区(集中绿化与生活办公区)、生产区和仓储区。

1、厂前区(集中绿化与生活办公区):含办公楼、门卫室及厂区景观绿化。

2、生产区:含生产车间。

3、仓储区:含原料和成品仓库。

厂区道路:厂区主干道宽8米,次干道和支路宽4米,全厂环形道路宽4米。车间设有车间引道,能满足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设备检修、环境卫生和消防等要求。道路转弯半径为12米,车间引道转弯半径3米。

厂区道路采用城市型道路形式,道路横断面路拱坡为2%,两侧设路缘石,一般高出路面10~12厘米。厂区道路结构形式,采用砼路面,面层采用C2O砼厚25厘米,基础采用块石厚30厘米,底基层为素土夯实。

绿化:厂房周围及主干道处设有绿化带,绿化带宽为6 米。绿化区应按要求,宜铺植草坪,种植不产生花絮、绒毛的树木,不宜种植观赏花草,以防花粉污染。

6.2.3 竖向布置 拟建厂区地形平坦,厂址竖向设计现采用的是平坡式。根据场地自然地形及全厂的管理需要,雨水采用地表自流入道路边沟汇集排入下水道,排水系统采用暗管方式。

6.2.4 运输 1、货物运输方案的确定:本项目原料和产品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根据运输距离和地点的不同,物品运输也可采用铁路和公路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方式。

2、厂内运输:厂内运输主要是厂区及生产车间、仓库内物料及成品的运输,将以电动转运车、平板拖车、叉车等为主。

6.2.5 绿化 为改善工厂生产环境,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及美化厂容,设计考虑在工程用地范围内进行绿化,绿化重点为厂前区、道路两侧及厂内零散空地,其绿化用地率拟为15%。工厂设置绿化办公室一处和一定的绿化人员,负责本厂绿化和管理工作并配备打药机、洒水器具及树木的剪修工具。

6.3 土建工程 6.3.1 设计依据 本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程、规范。在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土建工程设计将充分满足工艺生产的技术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利用地方材料,力求建筑物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基础设计方案依据当地工程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项目建设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年版);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10)《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3.2 设计标准 1) 建筑物使用年限:50年 2) 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 3)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4) 抗震设防烈度:7度 5) 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
1.0 6.3.3 主要建构筑物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070平方米。

表 6. 项目总体建筑工程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工程量 1 1#厂房 平方米 4560 2 2#厂房 平方米 4560 3 1#原料仓库 平方米 2050 4 成品库 平方米 2050 5 办公楼 平方米 345 6 宿舍楼 平方米 450 7 门卫室 平方米 55 6.4 公用设施方案 6.4.1 电气工程 (1)供电 A、用电负荷 本工程主要生产车间为二班制生产。主要工艺设备为二级负荷。动力设备、照明负荷等均为三级负荷。

B、高、低压配电系统 为向用电设备供电,全厂设置1个变配电所,配变电所装设金属铠装手车式10kV开关柜,800kVA/0.4kV干式电力变压器一台,低压配电及电容器屏。

变配电所10kV系统采用单母线形式。由10kV母线以放射式电缆线路向各变压器供电。

工厂低压网络为220/380V,三相四线制TN-S系统。

C、接地装置 配变电所内高压系统的保护接地和低压系统的保护与工作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D、厂区高、低压线路和道路照明 本项目室外高压线路采用YJV22-8.7/10kV型交联电力电缆,低压线路采用YJV22-0.6/1kV 型交联电力电缆。电缆线路采用直接埋地的敷设方式,一般埋深0.8m。室外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路灯采用光电控制器在1号配变电所集中控制。

E、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建筑在防雷上均属于第三类建筑,在建筑屋面上敷设网格不大于20X20m或24X16m的避雷网,以防直击雷,利用建筑柱子内的主钢筋作防雷装置引下线,利用建筑基础内的钢筋网作接地体,防雷接地与建筑内其它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建筑物,对引入、引出建筑的电缆,在进、出建筑处将电缆金属铠装层等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相连;
对于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处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

为保护变压器的高压侧绕组不受损坏,在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并与接地装置相连。

(2)电力、照明 电力、照明低压配电系统为50Hz三相四线制TN-S系统。电压等级为380/220V,供工艺设备及动力用电设备、照明负荷。

A、电力 建筑内各类用电设备,根据工艺区、负荷性质、设备容量及电压等级,采用放射式方式和部分树干式方式配电;
对于大容量的设备采用配变电所直接供电;
厂房内消防排烟系统、事故排风系统、工艺冷却水系统等特殊负荷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工艺设备所需用的UPS电源由设备自带,并在设备附近放置。

根据工艺及其他相关专业用电设备的配置情况,配电设备主要是采用落地式或挂墙式动力配电箱,对分散布置的小容量用电设备、移动设备采用插座箱或插座配电。动力配电箱内装有带复式脱扣器的低压断路器或其他保护电器,对配电系统和用电设备进行开、关操作和保护。

生产工艺用电设备、大型动力设备的控制、启动、保护装置随设备成套供应。气体动力、暖通、给排水专业采用的通风机、水泵等由设计选用控制、启动、保护设备。15kW及以上容量的风机、水泵采用节能起动器控制操作;
15kW以下容量的风机、水泵采用动力配电箱内的低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及控制按钮或现场设置的手动起动器控制和保护。

配电线路的保护主要是考虑在电气故障时,防止人身间接触电、电气线路损坏和电气火灾。通常配电线路装设有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等。

电力线路一般选择YJV-0.6/1.0kV型交联铜芯电力电缆或BV-450/750V型铜芯塑料电线。消防用电设备及特殊用电负荷的配电线路采用NH-YJV-0.6/1.0kV 型耐火交联铜芯电力电缆。一般电缆主要采用电缆桥架敷设,耐火电缆及电线穿钢管敷设。

线路截面根据其计算电流值,按长时间允许温升选择,并以动稳定、热稳定、电压损失及机械强度进行校验,同时还要根据线路的数量、敷设情况和环境温度考虑校正系数。电力干线考虑20%左右的余量,以便今后的生产调整。

B、照明 本设计照明方式有一般照明、局部照明;
照明种类有正常照明、备用照明、应急疏散照明。

局部照明主要是用于工艺生产设备,一般由设备自带。

正常照明是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和房间使用情况布置灯具,控制一般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

备用照明主要是用于工艺生产厂房、部分无对外窗的办公用房以及消防值班室。备用照明是利用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备用电源由蓄电池提供。

应急疏散照明是采用带疏散标志的应急照明灯具,在需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上装设。当停电时灯具内的蓄电池可自动投入供电。

照明配电设备主要由照明总配电箱、照明分配电箱组成。配电箱内设有带复式脱扣器的低压断路器,对照明用电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

参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确定各场所的照度及灯具类型。

照度(Lx) 光源 灯具 生产洁净区 500 荧光灯 三角式灯具 生产辅助区 300~500 荧光灯 三角式灯具 办公区 300~500 荧光灯 嵌入式格栅灯具 各类站房机房 100~200 荧光灯 控照式或防护式灯具 照明干线一般选择YJV--0.6/1.0kV型交联铜芯电力电缆,照明支线采用BV--450/750V型铜芯塑料电线,应急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回路采用耐火电缆及耐火电线。一般电缆沿桥架敷设,耐火电缆及电线穿钢管暗敷或明敷,在照明支线较多的地方也可采用金属线槽敷线。

线路截面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并以导线的长时间允许温升、动稳定、热稳定及机械强度进行校验。干线考虑20%左右的余量。

C、接地与电击保护 生产厂房有多种接地方式:电击保护接地、设备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弱电系统接地、防雷接地。各种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利用建筑基础内的主钢筋作为系统接地装置,系统接地的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建筑内设置有通过预埋件就近与接地装置连接的专用接地汇接箱和专用接地支干线,以确保工艺设备特殊的接地要求。

电击保护要求如下: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箱(盘)、控制箱(盘)、操作箱(盘)、金属电缆桥架、配线槽、保护钢管和接线盒等必须与配电系统的保护线(PE线)可靠连接;
保护干线、接地系统的接地干线、建筑物金属构造、建筑物内的水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在进出建筑处要作总等电位联接;
配电系统的保护线(PE线)应与中性线(N线)绝缘。

配电设备保证有两处与保护线(PE线)连接。

6.4.2 给水排水 一、给排水设计依据 (1)当地市政管网资料;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5);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给水 厂区供水管网采用生产、生活、消防三合一系统,管网环状布置埋地敷设,水管管径为DN200、DN150,车间内部管网环状布置,保证各用水点流量和水压稳定。

三、消防措施 本项目生产厂房按丙类生产类别、二级建筑耐火等级设置消防设施,设计消防用水量为:
室内消火栓 10 L/s 室外消火栓 40 L/s 自动喷水灭火 30 L/s 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室内消防用水量贮存在蓄水池内,设专用的消防水泵、消防供水管网及自动控制设施。

四、排水及废水处理 全厂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

厂区雨水排入厂区雨水管道。

6.4.3 通风空调 (1)采暖 项目所在地不采暖。

(2)通风工程 生产车间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更衣间、换鞋间等人身处理房间、卫生间等辅助生产房间均设计全室通风系统。

(3)空调 办公楼、食堂的制冷设备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空调系统,新风机组采用吊顶式新风机组。

6.4.4 通信信息 本期工程通信信息专业设计内容包括:通信及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广播系统。

(1)电话 新增电话系统用于满足生产和销售对外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2)数据通信 为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需要,企业设置计算机局域网。由电话局引来多芯光缆作为本项目计算机LAN网络与INTERNET网DDN接口用。

(3)综合布线 电话及数据通信采用综合布线方式,数据干线采用多模光缆,电话干线采用三类非屏蔽大对数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电缆。

(4)火灾自动报警 本工程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值班室设厂房办公区。系统主要报警控制设备有: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消防专用电话主机、火灾应急广播装置、电源设备等。主要管理设备有PC机、彩色CRT、打印机等。

现场设备有各种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接口模块。系统可联动控制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防排烟系统、空调送风系统、切断非消防电源、应急广播及警报装置。

(5)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既作为火灾时的事故广播,又兼作平时的一般广播,火警广播优先。广播系统的前端播放设备设在消防值班室,采用定电压传输方式。

第7章 节能措施 7.1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7.1.1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84.5国务院公布) 5.《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6.《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7.《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8.《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9.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的意见 10.《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11.《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 12.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通知》 13.关于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通知 14.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7.1.2 节能标准及技术规定 1.《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

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12.《民用建筑设计总则》GB50352-2005 13.《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66-2002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5.《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 16.《电气设备节能设计》06DX008-2 17.《电气照明节能设计》06DX008-1 1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7.1.3 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1.《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1999 2.《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 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 4.《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 5.《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 6.《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574-2004 7.《金属卤化物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053-2006 8.《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054-2006 9.《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 10.《变压器空载损耗率限定值》GB19577-2004 11.《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 1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 13.《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5 1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7.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7.2.1 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其流向 本项目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和水,本项目用电部分主要有生产设备用电、辅助生产设备用电、办公生活设备用电及照明用电;
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

7.2.2 能耗计算 1、本项目总电耗345万千瓦时。

表 7. 项目核心产业区生产电耗计算 序号 能源品种 实物量(新增) 折标煤 (吨) 备注 计量单位 数量 1 电力 万千瓦时 345 424 0.1229kg/千瓦时 合计 424 2、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及办公生活用水。其中生产用水按照每天10立方米,年工作350天计算,共需用水3500立方米。办公生活用水按照30升/人/天,项目运营共需要员工260人,年工作350天,办公生活耗水为2730立方米。本项目合计耗水6230立方米。

7.3 主要节能措施 1、节能措施综述 ①合理布置车间设备、理顺工艺流程、区划生产区域,使之物流便捷,有效降低了生产中不必要的能耗和费用。

②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同时在设备选用上采用专用、高效、低能耗生产线。

③公用动力设施(如:压缩空气站)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减少管线长度能源损失。

④车间照明选用合理照度,采用节能灯具。

⑤选用节能变压器,变压器位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电能损失。

⑥采用三级计算,严格杜绝跑、冒、滴、漏,加强用能计量,加强节能管理。

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生产协作,不搞大而全,强化社会分工,如:运输车辆采用社会运输队。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有效提高社会能耗利用水平。

2、建筑节能 ①厂房建筑强化自然通风,车间屋顶设有动力抽风机,厂房四周设有高位气窗,尽量减少机械通风排气装置。

②厂房建筑强化自然采光设计,屋顶设有条形采光带,维护墙体上采用高、低双层采光窗,节约电能。

③厂房维护墙体采用双层保温新型建材,办公楼及生活楼的墙体采用多孔机制砖。

7.4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7.4.1 能源管理机构 该公司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成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实行企业、车间科室和班组三级能源管理体系。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公司各部经理参加的公司节能领导小组。能源管理科为节能管理常设机构,负责项目日常节能工作。能源管理机构设在工厂机动部门,本次设计延用原有机构和编制。

7.4.2 节能管理制度 能源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能源计量管理是指配备和用好计量器具的仪器、仪表,保证安全运行,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各种有关能源统计数据。单位必须实现全面的节能管理,首先要设置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并根据《计量法》的要求,企业对能源器具要达到规定的配备率、检测率和鉴定率;
然后建立节能管理制度。

表 8. 能源管理制度表 1、 能源计量管理办法;

6、能源管理部门及人员岗位职责;

2、能源计量测试档案、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

7、能源定额管理考核;

3、能源统计管理制度;

8、节能管理检查制度;

4、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9、节能管理考核细则;

5、主要用能设备的管理制度;

10、节能管理办法。

7.4.3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 能源计量是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当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按照《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二条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4.3.3、4.3.4的规定,厂区设总表为一级能源计量,各主要车间安装二级能源计量仪器及仪表,100kW以上的新增用电设备安装电能计量仪表,1t/h以上的新增用水设备安装水表,逐月进行用电、水等能源考核。

该项目充分考虑了能源计量器具的普遍问题,建议企业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和校验工作。

第8章 环境保护 8.1 设计依据及原则 8.1.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8.1.2 采用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90)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电子终端产品》(征求意见稿) (8)《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8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 8.1.3 设计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规划为根据,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保护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3)有利于形成完整、协调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4)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实施;

(5)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相关方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6)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可参照采用国外相关标准、技术法规;

(7)促进清洁生产,体现污染的过程控制。

8.2 环境影响分析 8.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3.1 建设施工期主要环境污染因子分析 1、本项目在建设期间,各项施工活动、运输将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期产生污染的环节主要是地基打桩平整、配置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等。主要污染物质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作业粉尘、固体废弃物以及施工机械排放的烟尘和噪声等,其中以施工噪声和粉尘的影响最为突出。

(1)噪声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噪声;
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主要是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

(2)粉尘 本工程建设期将有大量的灰、砂石等建筑材料需要运输或临时堆放,如果措施不当极易造成扬尘而污染空气。

(3)废气 工程施工使用的燃油机械、车辆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可能排放大量含烟尘、SO2、CO、NOX等污染物的废气,对空气造成污染。

(4)废水 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车辆设备冲洗废水;
施工机械滴、漏油及机械修理、维护产生的废水;
施工过程产生的生产泥浆水等,水量较少,属于瞬时排放。

(5)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建筑垃圾主要有废弃建筑材料如沙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主要是工地民工废弃物品,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产生量很小。

8.3.2 建设施工期防治措施 (1)施工噪声 1)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进程,尽量与周边单位和人群的休息时间交错开。

2) 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工具,如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同时尽可能采用施工噪声低的施工方法。

3)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对周围敏感点造成影响最小的地方。

4) 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

5)混凝土需要连续浇灌作业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将搅拌机运行时间压到最低限度。

6) 应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尽量压缩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并采取时间管制措施。

(2)施工粉尘 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扬尘)污染主要取决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随着风速的增大,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在本次施工中,伴随着清理原有墙面、装卸和运输等施工活动,其扬尘将给附近的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该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其主要对策有: 1)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应设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破裂。

2)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应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洒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3) 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如果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
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

4) 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5) 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沙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3)施工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于燃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为减少废气排放,拟采取以下措施:
1)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 在能满足施工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燃油车辆的运行。

(4)施工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生活区的生活废水和施工区的机械清洗水,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BOD5和COD,因其水量较小,形不成规模排放,对地表水基本造不成影响,又由于该污水中不含有毒物质,其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也较小。因此采取在指定地点直排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水泥、黄砂、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过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8.3.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由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和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运输车辆冲洗水等)组成。项目建设过程中将严格控制水污染,不产生渗井、渗坑,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8.3.4 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1、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来自焊接产生的焊接烟尘。焊接使用清洁能源,各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小。而且烟尘采用含三维空间自动定位的烟气手臂移动式焊烟净化机组,该除尘器净化效率大于99%,焊接烟尘排放浓度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中的有关规定;
TVOC由于绝大部分由排烟机收集后沿烟囱排放,剩下的TVOC浓度较小和量较少,直接对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本项目废水排放总量很小。

餐具清洗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冲厕水经化粪池停留一定时间后,可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油类污染物和可沉物,减轻污染物的排放量。生产中的含菌废水经84 消毒液消毒、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可有效去除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减少微生物排放数量。项目污水由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措施可行。雨水排入园区统一设置的市政雨水收集系统,就近排入周边地表水体。不会影响周边地表水环境水质。

3、噪声 项目运营后,噪声源对四周厂界的贡献值在31.3~41.8dB(A)之间,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与现状值叠加后四周厂界噪声预测值昼间在50.7~51.9dB(A)之间,夜间在41.3~45.1 dB(A)之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为了改善操作环境,降低噪声污染,本项目选用低强度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设隔声间,四周装吸声材料和用隔声墙、隔声门窗;
主要噪声设备安装橡胶隔振垫等措施,同时,设置长界绿化隔离带,种植高大乔木,控制设备机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采用以上降声措施后,该项目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有工业固体废弃物及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

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设置专门堆放场地,四周设围栏,加盖顶棚,并定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云处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废包装、粉尘、焊渣等。边角料由公司收回,废包装和焊渣定期由废品收购站回收。为了防治固体废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厂区内设置固体废物堆放物,避免固体废物存放不当引起二次污染。

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项目在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均可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建设项目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8.4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1、根据环评部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在项目近期、远期开发情况下,污染物粉尘对本地区的环境影响较小;
一次浓度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2、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不能作为资源回收的废物,拟统一收集后运送有关单位处理;
生活垃圾也由相关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本项目环评部门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环境噪声昼间预测值为50.7~51.9dB(A),夜间等效声级可控制在41.3~45.1 dB(A)之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1)Ⅱ类标准要求。根据环评部门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表明,在道路两旁无任何声阻碍措施(如设置绿化带)的情况下,昼间距道路50米以外噪声强度可满足70dB(A)的标准限值;
夜间交通主干道距离100米以外可满足5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一般道路距离70米外可满足5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该地区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主要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完备,污染控制措施切实可行,污染物排放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9章 劳动安全卫生 9.1 职业安全卫生 9.1.1 设计依据与标准 设计依据有: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范围》(GB50019-2003)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6)其他有关规范 设计标准为:
(1)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2)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3)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9.1.2 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与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设计,从根本上保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各项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完成。

9.1.3 主要危害因素 本项目生产运输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原料与产品也是无毒无害,因此,本项目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重点为积极改善生产车间的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9.1.4 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生产线全过程均按生产要求控制各工艺过程,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1、电气安全 厂区的电气设备,根据工艺要求和使用场所的环境特点,选用安全可靠的配电设备和线路,电器装置的金属外壳均采用接零保护;
建成后的建筑物按Ⅲ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进行防雷设计;
可移动用电工具及插座加漏电保护器等安全措施。

2、防机械伤害 各工艺设备流程顺畅,车间内设备间距、通道满足安全要求。车间主要通道宽敞,并设置事故照明和出入口指示。生产区域的地沟、池、平台设盖板或栏杆,防止不慎跌伤。

车间内地面平坦﹑不打滑,设备布置﹑平台﹑通道及安全围护均按《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BJ18-2000执行。

3、防暑降温 车间及生活间有要求的房间采用空调防暑降温。非空调房间采用吊扇及壁扇防暑降温。

4、噪声控制 振动较大的工艺设备做独立基础,并设防震沟防噪。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护耳塞,减少噪声侵害。

选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诸如冷水机组、空调机组、风机等应单设工房,分开设置,并采取消声、隔音、减震等措施。

在采取一系列隔声﹑消声措施后,车间噪声可以控制在85dB(A)以内,可以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中的2类标准的要求。

5、个人防护 车间内按要求设置更衣室、卫生间。生产人员按规定穿戴工作鞋、帽、口罩进工房,并定期进行体检。

6、安全疏散事故处理的保护措施 车间内设置安全通道出口、安全门、楼梯,设置应急及诱导照明疏散指示灯,以利于安全疏散和处理应急事故。

凡库区均应设置足够通风设施,并有防潮、防霉、防虫、防鼠、防火设施。

9.1.5 劳动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设立以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安全领导小组。在生产管理部门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由车间安全员组成网络。

安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安全教育、安全措施落实、安全检查、安全监督、应急救援等具体工作。

生产操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必须熟知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物料的特性,掌握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等各项安全设施的操作使用。

9.1.6 职业安全卫生的综合评价 本项目为健身器材生产项目,建设生产车间及其辅助工程均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设计。只要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制定严格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规范,生产操作中产生的造成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危害就能得到控制,从而确保工人在一个安全卫生环境中进行生产,会生产出合格产品。

9.2 消防措施 9.2.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16-2008 9.2.2 消防措施 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必须做好消防的设计工作和建成后的消防管理工作。消防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原则,工程设计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以保证人员和国家财产安全。

(1)建筑设计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各建筑物设有足够的出口和安全疏散距离。

(2)各建筑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防火分区,建筑物承重件均为非燃烧体,地面采用不发火地面。

(3)相邻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并且四周均有畅通的道路。

(4)电气设备上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5)消防采用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和室外给水管合用。给水总管上设消火栓井,室内消火栓应当在各层布置,消火栓宜设在走廊内或大厅的出入口处,并经常检查,保持灵活好用。消火栓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2m,栓口出水方向宜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消火栓水龙带长度采用20米的消防水龙带,间距不大于25米。应采用65mm消火栓阀。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按消防要求设置。另外,在微机室、办公室等用房处设有干粉灭火器,以备用。室外消防给水管径DN100,水压、水量能够满足建筑消防用水需求。

(6)加强在职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邀请消防人员到校作消防知识讲座,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管理,开展消防知识竞赛等,既增长消防知识,又增强消防意识及能力。

(7)重要设施设有24小时全天候火警值班室、火警广播及直通电话。

9.3 预期效果及评价 本项目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的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完善的措施,预计本项目在建成后将能有效的防止火灾、爆炸、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装置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也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使生产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充分的保证。

因此,只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本项目完工后,其生产是安全可靠的。

第10章 组织结构及劳动定员 10.1 组织结构 为保证公司的发展战略,本项目将建立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体系。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议事,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负责。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机构力求精简,实现扁平式的组织机构,其拟订的结构图如下所示:
企业具体组织结构见下图。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生产管理部 技术研发部 质量控制部 董事会 人力资源部 计划财务部 市场营销部 物料采购部 售后服务部 安全保卫部 组织结构图 10.2 劳动定员及培训 10.2.1 劳动定员 根据市场情况和生产任务、预计产量和产品对应劳动工时的需要,本项目需新增劳动定员260人。

表 9. 项目定员 职位 人数 研发人员 15 业务人员 22 财务人员 4 生产管理人员 12 质检人员 8 工人 199 合计 260 10.2.2 人员培训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与能力,因此择优选用至少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定点到国内相关企业进行岗前培训,达到熟悉工艺流程,了解设备结构原理和掌握操作要点。学会预防和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0.3 ERP管理 企业ERP建设周期是1年,最先引进财务模块和人事模块,然后引进销存模块,最后是MRP、MRP2生产管理模块,分阶段分模块完成。

(一)财务模块:
ERP中的财务模块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帐、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

1.总帐模块它的功能是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它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应收帐、应付帐、固定资产核算、现金管理、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信息传递。

2.应收帐模块是指企业应收的由于商品赊欠而产生的正常客户欠款帐。它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帐龄分析等功能。

它和客户订单、发票处理业务相联系,同时将各项事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

3.应付帐模块会计里的应付帐是企业应付购货款等帐,它包括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帐龄分析等。它能够和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完全集成以替代过去繁琐的手工操作。

4.现金管理模块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中提供了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

此外,它还和应收帐、应付帐、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5.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即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它和应付帐、成本、总账模块集成。

6.多币制模块这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币结算业务的要求增多而产生的。多币制将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各种币制来表示和结算,且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也能使用多币制进行交易管理。

多币制和应收帐、应付帐、总帐、客户订单、采购等各模块都有接口,可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7.工资核算模块自动进行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它能够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及各类汇总报表,计算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这一模块是和总帐,成本模块集成的。

8.成本模块它将依据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产品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还能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点维护成本。

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财务计划: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

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帐户分析等。

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作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

(二)人事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以往的ERP系统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供应链)为中心的。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把与制造资源有关的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进行管理。但近年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被加入到了ERP的系统中来,和ERP中的财务、生产系统组成了一个高效的、具有高度集成性的企业资源系统。它与传统方式下的人事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对于企业人员、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管理者做出最终决策。

制定职务模型,包括职位要求、升迁路径和培训计划,根据担任该职位员工的资格和条件,系统会提出针对本员工的一系列培训建议,一旦机构改组或职位变动,系统会提出一系列的职位变动或升迁建议。

进行人员成本分析,可以对过去、现在、将来的人员成本作出分析及预测,并通过ERP集成环境,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二、招聘管理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招聘系统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
a进行招聘过程的管理,优化招聘过程,减少业务工作量;

b对招聘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从而降低招聘成本;

c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并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挖掘。

三、工资核算 a能根据公司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

b与时间管理直接集成,能够及时更新,对员工的薪资核算动态化。

c回算功能。通过和其它模块的集成,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

四、工时管理 a根据本国或当地的日历,安排企业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表。

b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

五、差旅核算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整个流程。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导进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去。

(三)销存模块:
一、分销管理销售的管理是从产品的销售计划开始,对其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这样在分销管理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功能。

1.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它能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以达到最高效率的保留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最近新出现的CRM软件,即客户关系管理,ERP与它的结合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

2.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销售订单是ERP的入口,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根据它下达并进行排产的。而销售订单的管理是贯穿了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它包括:
a.客户信用审核及查询(客户信用分级,来审核订单交易)。

b.产品库存查询(决定是否要延期交货、分批发货或用代用品发货等)。

c.产品报价(为客户作不同产品的报价)。

d.订单输入、变更及跟踪(订单输入后,变更的修正,及订单的跟踪分析)。

e.交货期的确认及交货处理(决定交货期和发货事物安排)。

3.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这时系统根据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依据各种指标做出统计,比如客户分类统计,销售代理分类统计等等,再就这些统计结果来对企业实际销售效果进行评价:
a销售统计(根据销售形式、产品、代理商、地区、销售人员、金额、数量来分别进行统计)。

b销售分析(包括对比目标、同期比较和订货发货分析,来从数量、金额、利润及绩效等方面作相应的分析)。

c客户服务(客户投诉纪录,原因分析)。

二、库存控制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精确的反映库存现状。这一系统的功能又涉及:
a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交与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作生产计划的依据。

b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c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三、采购管理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具体有:
a供应商信息查询(查询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

b催货(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进行跟催)。

c采购与委外加工统计(统计、建立档案,计算成本)。

d价格分析(对原料价格分析,调整库存成本)。

(四)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

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首先,企业确定它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等。

1.主生产计划它是根据生产计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的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总活动的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计划,是以生产计划、实际订单和对历史销售分析得来的预测产生的。

2.物料需求计划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企业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这才是整个部门真正依照的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在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计划。

4.车间控制这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作业计划,是将作业分配到具体各个车间,再进行作业排序、作业管理、作业监控。

5.制造标准在编制计划中需要许多生产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就是制造标准,包括零件、产品结构、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计算机中识别。

a零件代码,对物料资源的管理,对每种物料给予唯一的代码识别。

b物料清单,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用来编制各种计划。

c工序,描述加工步骤及制造和装配产品的操作顺序。它包含加工工序顺序,指明各道工序的加工设备及所需要的额定工时和工资等级等。

d工作中心,使用相同或相似工序的设备和劳动力组成的,从事生产进度安排、核算能力、计算成本的基本单位。

10.4 质量管理模式 企业生产与管理采用采用3N、4M、5S的质量管理模式。

3N管理原则(工艺管理):
不(NO)接受不合格产品。

(1)熟悉上一道产品技术。

(2)能检查上一道工序的质量。

(3)对上一道工序工件的确认。

(4)反馈不合格信息。

不(NO)制作不合格品。

(1)岗位技能岗位等级相符。

(2)按工艺指导书作业。

(3)确认材料工装夹具。

(4)精心维护调整设备。

不(NO)转交不合格品 (1)正确使用量具量仪。

(2)做好本岗岗位检验。

(3)认真做好质量记录。

(4)上、下互查确保质量。

树立市场质量意识,从原材料进厂开始把关,不接收、不使用、不制造、不移交不合格品,确保产品质量和信誉。

4M管理方法:
人(MEN)--最大发挥人的潜能和竞争意识,实行岗位培训,自学成才,实行岗位和业绩考核,技能与工资挂钩,重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引入上岗机制,员工从最低(4)到最高(12)岗,通过考试合格上岗,不合格下岗,岗位工资每级相差20%,管理人员从优秀员工中晋升。为人才上进创造了足够的空间,激发了干部和员工的积极努力精神,重在参与,鼓励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提倡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相结合。

机器(MACHINE)--提高设备的最大利用率,执行设备日保月保制度。实行设备动态管理,积极开展TPM活动,即全员、全过程参加的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活动。

材料(MATERIAL)--做到最合理的投入产出,实行工序制造成本管理,制定可行的降耗、增效目标,控制物资材料的浪费、减少损耗。

方法(METHOD)--生产过程采用最佳的工作方式,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完善工艺流程卡,经常开展规范化作业检查,班组长对每班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5S管理方法:
1、清除(SEIRE)----区分哪些是必须用的,哪些是不用的东西进行清理。

2、整理(SEITON)----将工具和器具的位置固定下来,方便寻找和使用。

3、清理(SEISO)----移走作业现场用不着的东西,建立一尘不染的工作环境。

4、规范化(SEIKETSU)--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5、训练与纪律----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持之以恒。

第11章 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因为每个项目都有时间约束,所以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根据项目各项活动的消耗时间来进行合理安排顺序,抓住当前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高速度建成投产,有时这会对项目后面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各项活动必须统筹安排。

在考虑时间约束时,一方面要研究因为项目范围的变化对项目时间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研究,因为项目历时的变化,对项目成本产生的影响。并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对实际项目进展情况的分析,提供给项目干系人一个准确的报告。

项目建设周期:1年,即2015年7月~2016年7月。

具体进度如下表所示:
表 10. 项目实施进度表 序号 阶段 起止时间 1 项目前期 2015年7月-2015年8月 2 方案设计审批及修改 2015年9-10月 3 厂区建筑工程 2015年11-2016年1月 4 设备考察阶段、谈判及订货阶段 2016年2-2016年3月 5 设备运输,商检,接运,调试阶段 2016年4月-2016年5月 6 员工招募与培训 2016年6月-2016年7月 7 试运行阶段 2016年7月 第12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 投资估算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本项目的有关资料。

12.2 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5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2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73万元。

表 11. 投资估算表 项目 投资额 百分比 1 固定资产投资 4627 84.12% 1.1 建筑工程费 1642 29.86% 1.2 设备购置费 1883 34.24% 1.3 安装工程费 347 6.32% 1.4 工程建设及其他 534 9.70% 1.5 预备费 220 4.01% 2 铺底流动资金 873 15.88% 3 总投资 5500 100.00% 12.2.1 土建工程费 建筑工程费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的费用。项目的主要建筑物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公共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研发中心、产品体验中心等,建筑面积合计14070平方米(不含道路)。根据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该项目建筑工程费1642万元。

表 12. 土建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工程量 造价(元/平米) 投资额(万元) 1 1#厂房 平方米 4560 1000 456 2 2#厂房 平方米 4560 1000 456 3 1#原料仓库 平方米 2050 1000 205 4 成品库 平方米 2050 1000 205 5 办公楼 平方米 345 3000 103.5 6 宿舍楼 平方米 450 3000 135 7 门卫室 平方米 55 3000 16.5 8 道路 平方米 1500 300 45 9 绿化 平方米 2030 100 20 合计 1642 12.2.2 设备购置费 设备及工器具从国内、国外购买。经初步估算,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总计1883万元。生产设备购置费用根据询(报)价、或参照近期同类设备的订货价水平确定。

表 13. 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均价 总价 1 主设备 套 1536 2 通风设备 套 2 40 80 3 综合动力设备 套 2 80 160 4 消防设备 套 2 10 20 5 通信设备 套 2 40 80 6 生产运输工具 台 10 0.7 7 合计 1883 12.2.3 设备安装费 该项目安装工程费主要包括:①生产所需安装的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设备的安装费;
②供电、给排水、通风空调、净化及除尘、自控、电讯等管道、管线、电缆的材料费和安装费;
③设备和管道的保养、绝缘、防腐,设备内部的填充物等的材料费和安装费。

该项目的安装工程费根据行业及专门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进行估算。设备安装工程费计算公式为:设备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费率 经估算,该项目的安装工程费为347万元。

表 14. 设备安装费(万元) 序号 安装工程名称 设备原价 设备安装费率(%) 管道、材料费 安装工程费 1 设备 1.1 工艺设备 1536 15 230 1.2 通风设备 80 10 8 1.3 综合动力设备 160 10 16 1.4 消防设备 20 15 3 设备小计 257 2 管线工程 2.1 供水管道 10 10 2.2 排水管道 10 10 2.3 变配电线路 10 10 2.4 通信线路 10 10 2.5 厂区动力照明 50 50 管线工程小计 90 合计 347 12.2.4 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建设投资中除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建设用地费用;
第二类是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
第三类是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

该项目土地使用费为244万元。

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研究试验费、环境影响评价费、职业安全卫生健康评价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引进技术和设备其他费用和工程保险费。

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包括联合试运转费、生产准备费和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

经初步估算,该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总计534万元。

表 1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 序号 费用名称 计算依据 费率或标准 总价 1.1 土地使用权费 244 1.2 建设管理费 工程费用 80 1.3 前期工作费 工程费用 50 1.4 勘察设计费 工程费用 80 1.5 工程保险费 工程费用 50 1.6 联合试运转费 工程费用 30 合计 534 12.2.5 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基本预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但在项目决策阶段难以预料的支出,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又称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一般由下列三项内容构成:
(1)在批准的设计范围内,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增加的工程费用;
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材料代用、局部地基处理等增加的费用。

(2)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费用。

(3)竣工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复费用。

基本预备费以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为基数,按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基本预备费费率估算。计算公式为:
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费率 该项目基本预备费费率取5%计算,可估算出基本预备费为220万元。

12.2.6 铺底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是指建设项目投产后,为维持正常生产年份的正常经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生产经营费用等所必不可少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投资,它等于项目投产运营后所需全部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 经估算,该项目所需的流动资金为291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一般为流动资金的30%,故本项目所需铺底流动资金873万元。

12.3 资金筹措 项目的资金渠道一般有: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

12.4 资金分年使用计划 表 16. 资金分年使用计划 序号 项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合计 1 固定资产投资 4627 0 4627 2 铺底流动资金 0 524 175 175 873 3 项目总投资 4627 524 175 175 5500 第13章 财务评价 13.1 财务评价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

5、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和近年会计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

6、国家和当地劳动工资管理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有关规定。

7、本企业及国内同类企业的成本和毛利率数据。

13.2 基础数据 1、生产负荷:
本项目生产负荷依照项目生产纲领确定,本项目以新增产能为计算对象。投产年第一年产能60%,第二年负荷率80%,第三年负荷率100%。

2、项目计算期 本项目计算期为10年。

3、财务基准收益率的设定 按12%确定财务基准收益率。

13.3 主营业务收入及税金估算 13.3.1 产品价格 沙袋平均销售价格10元/对,瑜伽柱平均销售价格20元/个,普拉提圈平均销售价格21.5元/个,哑铃平均销售价格20元/套,护具平均销售价格5元/付。

13.3.2 税率的确定 本项目交纳销售税金有:
增值税,税率为17%;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增值税的7%;

教育费附加:应缴增值税的3% 所得税:利润总额的25%。

13.3.3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 17.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1 沙袋 1.1 年销售量 万对 180 24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1.2 平均销售价格 元/对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3 销售收入 万元 1800 24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2 瑜伽柱 2.1 年销售量 万个 72 96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2.2 平均销售价格 元/个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3 销售收入 万元 1440 192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3 普拉提圈 3240 4320 5400 5400 5400 5400 5400 5400 5400 3.1 年销售量 万个 132 176 220 220 220 220 220 220 220 3.2 平均销售价格 元/个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3.3 销售收入 万元 2838 3784 4730 4730 4730 4730 4730 4730 4730 4 哑铃 4.1 年销售量 套 1200 16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4.2 平均销售价格 套/元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4.3 销售收入 万元 2.4 3.2 4 4 4 4 4 4 4 5 护具 5.1 年销售量 万付 300 4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 平均销售价格 付/元 5 5 5 5 5 5 5 5 5 5 销售收入 万元 1500 20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6 汇总销售收入 万元 7580 10107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3.4 产品成本及费用估算 成本构成:原辅材料消耗、燃料消耗、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管理费、销售费等。

(1)原辅材料成本、外协成本:根据公司现有生产情况,达产年每年原辅材料费用6949万元 (2)燃料动力费:主要是电力、水、以及市政供暖等的消耗,达产年费用为400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新增生产人员199人,人均工资水平按照3000元/为计算,福利费按照工资的20%计算(包括住房基金、失业保险、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测算的年工资及其附加费、福利费为860万元。

(4)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折旧,综合折旧年限取10 年,残值率5%。则年平均折旧费为321万元。

(5)修理费:按设备费的2%计取。估算的年费用为42万元。

(6)管理费用:根据企业现有管理费用占收入比重情况,本项目管理费用取销售收入的2%。

(7)销售费用:根据企业现有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情况,本项目销售费用取销售收入的3%。

表 18. 总成本估算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1 生产成本 万元 5488 7214 8937 8937 8937 8937 8937 8937 8937 1.1 直接材料费 万元 4169 5559 6949 6949 6949 6949 6949 6949 6949 1.2 直接燃料和动力费 万元 240 32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1.3 生产人员薪酬 万元 516 688 860 860 860 860 860 860 860 1.4 其他直接支出 万元 1.5 制造费用 万元 563 647 728 728 728 728 728 728 728 1.5.1 生产管理人员薪酬 万元 220 293 366 366 366 366 366 366 366 1.5.2 折旧费 万元 319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1.5.3 修理费 万元 25 33 42 42 42 42 42 42 42 1.5.4 其他制造费用 万元 2 期间费用 万元 379 505 632 632 632 632 632 632 632 2.1 管理费用 万元 152 202 253 253 253 253 253 253 253 2.2 营业费用 万元 227 303 379 379 379 379 379 379 379 2.3 财务费用 万元 0 0 0 0 0 0 0 0 0 3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867 7719 9568 9568 9568 9568 9568 9568 9568 4 经营成本 万元 5549 7398 9248 9248 9248 9248 9248 9248 9248 5 可变成本 万元 4409 5879 7349 7349 7349 7349 7349 7349 7349 6 固定成本 万元 1458 1840 2220 2220 2220 2220 2220 2220 2220 表 19. 折旧估算表(万元) 项目 单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固定资产 当年新增固定资产 万元 4627 0 0 0 0 0 0 0 0 0 固定资产原值 万元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其中:建筑物 万元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2545 设备 万元 2082 2082 2082 2082 2082 2082 2082 2082 2082 2082 当年折旧 万元 0 319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其中:建筑物 万元 0 121 121 121 121 121 121 121 121 121 设备 万元 0 198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累计折旧 万元 0 319 639 960 1281 1602 1922 2243 2564 2885 固定资产净值 万元 4627 4308 3987 3666 3346 3025 2704 2384 2063 1742 13.5 财务分析 13.5.1 流动资金估算表 序号 项目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1 流动资产 0 2114 2819 3524 3524 3524 3524 3524 3524 3524 1.1 应收账款 0 462 617 771 771 771 771 771 771 771 1.2 存货 0 1528 2037 2547 2547 2547 2547 2547 2547 2547 1.2.1 原材料 0 347 463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1.2.2 在产品 0 388 517 646 646 646 646 646 646 646 1.2.3 产成品 0 793 1057 1321 1321 1321 1321 1321 1321 1321 1.3 现金 0 124 165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 流动负债 0 367 490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2.1 应付账款 0 367 490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3 流动资金(1-2) 0 1747 2329 2911 2911 2911 2911 2911 2911 2911 4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 0 1747 582 582 0 0 0 0 0 0 5 用于流动资金的项目资本金 0 1747 582 582 0 0 0 0 0 0 6 流动资金借款 0 0 0 0 0 0 0 0 0 0 流动资金 2911 铺底流动资金 873 13.5.2 资产负债表 表 20. 资产负债表(万元) 资 产 盈余资金 0 126 1209 2410 3708 4789 5718 6540 7287 7983 应收账款 0 462 617 771 771 771 771 771 771 771 存货 0 1528 2037 2547 2547 2547 2547 2547 2547 2547 现金 0 124 165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4627 减:累计折旧 0 319 639 960 1281 1602 1922 2243 2564 2885 固定资产净值 4627 4308 3987 3666 3346 3025 2704 2384 2063 1742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原价 0 0 0 0 0 0 0 0 0 0 无形资产净值 0 0 0 0 0 0 0 0 0 0 资产总计 4627 6548 8016 9600 10578 11338 11945 12447 12874 13248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0 367 490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短期借款 0 0 0 0 0 0 0 0 0 0 流动负债合计 0 367 490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0 0 0 0 0 0 0 0 0 0 长期负债合计 0 0 0 0 0 0 0 0 0 0 负债合计 0 367 490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612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或股本) 4627 5151 5325 5500 5500 5500 5500 5500 5500 5500 资本公积 0 0 法定盈余公积 0 141 338 591 844 1097 1350 1603 1856 2108 未分配利润 0 889 1862 2897 3621 4129 4483 4732 4906 5028 所有者权益合计 4627 6180 7526 8988 9965 10725 11333 11834 12261 12636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4627 6548 8016 9600 10578 11338 11945 12447 12874 13248 13.5.3 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表 21. 损益表 (万元) 一、营业收入 单位 0.00 7580 10107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0.00 7580 10107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其他业务收入 万元 减:营业成本 万元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 万元 0.00 5488 7214 8937 8937 8937 8937 8937 8937 8937 其他业务成本 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0.00 54 72 90 90 90 90 90 90 90 营业费用 万元 0.00 227 303 379 379 379 379 379 379 379 管理费用 万元 0.00 152 202 253 253 253 253 253 253 253 财务费用 万元 0.00 0 0 0 0 0 0 0 0 0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万元 0.00 1659 2316 2976 2976 2976 2976 2976 2976 2976 三、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万元 0.00 1659 2316 2976 2976 2976 2976 2976 2976 2976 减:所得税费用 万元 0.00 249 347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万元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万元 0.00 1410 1969 2529 2529 2529 2529 2529 2529 2529 累计提取盈余公积 421 1012 1613 2225 2848 3481 4124 4768 5411 13.5.4 现金流量表 表 22. 现金流量表(万元) 项目 累计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现金流入 110779 0 7580 10107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7287 销售收入 106126 0 7580 10107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12634 回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余值 1742 1742 回收流动资金 2911 2911 其他收入 0 现金流出 89694 4627 7598 8400 10366 9784 9784 9784 9784 9784 9784 建设投资 4627 4627 0 0 0 0 0 0 流动资金 2911 0 1747 582 582 0 0 0 0 0 0 经营成本 77681 0 5549 7398 9248 9248 9248 9248 9248 9248 9248 销售税金 755 0 54 72 90 90 90 90 90 90 90 所得税 3721 0 249 347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446 其他 0 净现金流量 21085 -4627 -18 1707 2268 2850 2850 2850 2850 2850 7503 累计净现金流量 47614 -4627 -4644 -2937 -669 2181 5031 7881 10731 13581 21085 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 24805 -4627 231 2055 2714 3296 3296 3296 3296 3296 7950 所得税前累计净现金流量 65131 -4627 -4395 -2341 374 3670 6967 10263 13559 16856 24805 计算指标: 所得税后 所得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 36.80% 42.77% 财务净现值(ic=12%)(万元): 7457 9352 投资回收期(年): 4.23 3.86 13.6 不确定性分析 13.6.1 盈亏平衡分析 所得税前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
固定成本 BEP=——————————————————×100%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可变成本 表 23. 盈亏平衡分析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10年 总成本费用 0 5867 7719 9568 固定成本 0 1458 1840 2220 可变成本 0 4409 5879 7349 销售收入 0 7580 10107 12634 销售税金附加 0 54 72 90 盈亏平衡点(BEP) 0.00% 46.77% 44.27% 42.73% 由盈亏平衡分析可知,按基价计算,项目达产年利用率在42.73%,即能达到盈亏平衡,超过此产能利用率就有盈利,否则将产生亏损。该指标表明,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

13.6.2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主要考察价格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对项目收益的影响敏感度,本项目分析按增减10%的幅度考察项目的敏感度。

表 24. 敏感性分析 序号 不确定因素 变化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基本方案 36.80% 1 建设投资 10% 33.61% -10% 39.48% 2 产品价格 10% 46.32% -10% 26.59% 3 原料成本 10% 31.48% -10% 39.49% 可以看出,销售价格的变化是最敏感因素,其次是作业量的变动。因此,项目未来对销售的控制能力是重点加强的地方。

从内部收益率的降低幅度看,项目仍具备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13.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 25. 主要财务评价指标 项目 数值 单位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5500 万元 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下同 1.1 固定资产投资 4627 万元 1.2 铺底流动资金 873 万元 2 资金来源 2.1 自筹资金 5500 万元 3 销售收入 12634 万元 达产年 4 总成本费用 9568 万元 达产年 5 销售税金及附加 90 万元 达产年 6 利润总额 2976 万元 达产年 7 所得税 446 万元 达产年 8 税后利润 2529 万元 达产年 9 投资利润率 54.10% 达产年 10 销售利润率 23.55% 达产年 11 投资利税率 72.07% 达产年 12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12.1 所得税后 36.80% 12.2 所得税前 42.77% 13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13.1 所得税后 7456.66 万元 13.2 所得税前 9352.31 万元 14 全部投资回收期 静态 14.1 所得税后 4.23 年 含建设期 14.2 所得税前 3.86 年 含建设期 15 盈亏平衡点 42.73% 13.8 财务评价结论 经测算,项目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12634万元元,新增利润总额为2976万元,税后销售利润2529万元,表明项目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6.80%,高于行业收益率;
税前投资回收期为3.86年,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23年,投资回收期较短。

第14章 结论及建议 14.1 结论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健身方面的投资也日益增加,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呈现出了国内外市场销售稳定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项目公司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而且为我国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

经测算,项目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12634万元元,新增利润总额为2976万元,税后销售利润2529万元,表明项目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6.80%,高于行业收益率;
税前投资回收期为3.86年,税后投资回收期为4.23年,投资回收期较短。

同时,项目能够充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化学原材料、纺织、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综合分析,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项目建设的各项配套条件均已具备,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

14.2 建议 1、为了确保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应切实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人员培训工作。

2、为了尽快开展项目运营和扩展业务,公司应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3、项目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对产品进行研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

4、项目的成果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应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早日实现建成投产,早日发挥效益。

《健身器材项目可行性报告:什么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健身器材项目可行性报告:什么是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