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部大开发到19省市产业援疆: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
内容提要:建立良好的产业援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一轮产业援疆对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实现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对西部大开发的阶段进行分析、并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角度和l9省市产业援疆的制度(逻辑)反思进行了探索,并对19省市产业援疆的未来研究趋势做了简析。
关键词:对口支援;19省市产业援疆;援疆制度反思;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2-0037-05
DOI: 10.13483/j.cnki.kfyj.2015.02.009
一、引言
对口支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战略模式。对口支援的政策渊源主要是中央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以及“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目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口支援工作已经取得了有效的进展,被援助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口支援的类型也从单一的贫困地区援助发展到灾难援助、经济援助、教育援助、医疗援助等各个方面。学者对对口支援的研究逐渐扩大、研究程度日益加深。下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概述对口支援以来国内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
二、对口支援的研究阶段
(一)对口支援初级阶段
对口支援正式启动于1979年7月,以全国边防工作会议报告为标志,文件首先确定了组织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云南、内蒙古等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此时,学者们对对口支援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是报道性的文章,但是学者们仍然对对口支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认为对口支援应当以资金、人才和技术援助为主,特别是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对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1983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经济发达省、市同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工作座谈会纪要》,标志着对口支援工作的全面实施。该阶段,学者们对对口支援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经济合作事宜被提上研究的关键地位。
(二)对口支援的发展阶段
十三届七中全会中提出的:“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巩固边防,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促进全国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是对口支援的进一步提高阶段,该阶段中的联合开展边境贸易、促进干部交流、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者们对对口支援的研究扩展到了教育学的领域,并认为仅仅从公共财力方面进行支援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对口支援的发展趋势应该开展经济的互惠互利。庞元第提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偿援助”最终将会抑制受援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提倡市场机制,开展“有偿援助”。但是,对口支援发展到这个阶段时,仍然没有学者对对口支援的内涵进行界定。
(三)对口支援的进一步提升阶段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该通知促使对口支援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创新成为对口支援发展的新方向。学者们开始对口支援的含义进行界定:李延成从教育学的角度将对口支援定义为由政府启动,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关机构和学校之问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引进发达地区的物质和智力资源,促进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援助模式。国务院三峡工程委员会将对口支援定义为“结对支援”,在对口支援中强调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目前,学者们大多将口支援看作一种政策行为或者政策模式,即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性行为。
三、对口支援研究角度
(一)医疗卫生
1.对口支援医疗卫生的状况
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援最早开始于1960年,当时处在农业大发展的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全力服务于农业的发展。贺彪首次认为支援农业发展是整个卫生战线的中心任务,医疗卫生的中心思想是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医疗卫生援助从最简单的疾病预防开始,刘呤晖在意识到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将派遣到公社的卫生人员在农村开展巡回医疗,注意预防疾病。此后,直至1977年,对医疗卫生事业对口支援的研究都集中在城镇医疗向农村转移的角度。1978年至1982年,对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1983年,城市医疗卫生支援农村的研究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援不单单集中在农村医疗的支援事业上,还提出了要将支援的重点放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上。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研究正式开始于1989年,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联合的方式,重点是医疗物资方面的对口支援,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但邵克扬却认为城市支援农村医疗是“双向”的支援,即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援分别来自城市医院和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2.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中存在的问题
对口支援中医疗卫生的支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疗卫生主要的支援方式是城市支援农村,这其实应该是一种反哺行为,但是由于卫生支援单位的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卫生支援单位对支援工作没有严格对待、对口支援工作没有严格的计划,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形成了支援单位对支援工作不热心,不把卫生支援工作当回事的现象。朱兴德(1997)等认为,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医院不能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的不完善,人才响应政策的号召,但却不能坚持到底。莫立根,朱小东等(2007)认为对口支援中的医务人员不足、不稳定,对口支援的三方(支援方、受援方和行政管理方)不能够协调合作。陈琦等认为受援方与支援方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对立性,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机制,因此以协作方式展开的对口支援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另外.王静(2011)却认为,行政干预力度过大,使医疗卫生对口支援的支援方和受援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弱。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对对口支援的认知存在误区、对先进仪器的使用不当以及管理上存在缺陷等等都是导致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不能够取得有效成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