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其他述职报告 > 内容

经济运行分析(2020)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7-15 18:06:53     阅读:

以下范文由整理推荐,欢迎阅读。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855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写作服务

(篇一)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机遇,深入贯彻**“两山”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聚力开展“产业培育大比拼、项目建设大比武”活动,经济运行呈现稳中见快、稳中向好的新气象,一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顺利实现有速度、有质量的“开门红”。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赶超赶出新高速。主要经济指标超预期增长,GDP增速位列**第三。初步核算,全市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87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自去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比年度预期目标高2.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全省、全国0.2、2.3和3.6个百分点。

23项排名的经济指标中,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市前三位;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在**排名4-6位。在**市排名前6位的指标共18项,占比达75%。

(二)产业培育育出新优势。一是生态农业平稳发展。不断做强做优“竹茶菌蔬”等主导产业,做精做特“蜂果药”等特色产业,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4亿元,同比增长2.0%。突出农旅融合,新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5个,提升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转化数7个,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营销额2亿元,“**山耕”产品营销额2.33亿元。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一季度,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2.5%,在**排名第3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1%、14.7%和10.5%,新产品产值增长42%,列**市第3位。研发投入不断增多,实现规上企业研发费用4072.5万元,增长106.7%,增速列**市第1位。主导产业增势强劲,汽车空调零部件、竹木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分别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1.4%、10.7%、32.7%。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6%,利润总额增长87.1%。实现出口总额6.59亿元,同比增长27.6%。三是服务业主引擎地位突显。制定出台《**年龙泉市拟上规上限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创新开展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申报工作,一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1.4%,增速居**第2位。其中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均增长15%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亿元,同比增长9.7%;
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5.2亿元,同比增长24.8%;
商品房销售面积6.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3%。四是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持续开展“不灭窑火”和乡村文化漫游节等系列活动,举办“海丝之路・南海一号龙泉青瓷归源展”,白云岩景区、上茶街――茶主题文化街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本地及江浙沪地区游客慕名而来,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19.56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列**第2位。

(三)项目比武比出新业绩。聚力开展项目谋划、选商引资、项目攻坚、政策处理、争项争资、土地保障大比武活动,举行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御江府、江南华府、静脉产业、铁路站前区块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汽车空调检验中心、绿道建设项目以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实施,彻底扭转了去年以来投资低迷的状态。一季度,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增长13.2%,增速比**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在**排名从2月份第8位跃升为第3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4.3%,在**排名第3位;
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6%,增速列**市第2位;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1%。一季度,我市实际利用内资3.6亿元,引进项目6个,落地项目3个,投产项目6个。项目争取成效明显,4个项目列入全省**年大花园建设项目库,21个项目列入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项目库;
5个项目列为省重点项目;
龙商鞋产业基地、瓯江文化休闲康养中心和九姑山休闲康养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申报列为省市县长工程。

(四)民生改善改出新面貌。一是居民收入持续领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稳企业稳增长,不断扩大就业,农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3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列**第1位。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5元,同比增长9.4%。二是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保卫战,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位列全省第一;
空气优良率为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2.3。披云桥重建工程完成木廊桥项目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城东综合体完成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八都镇双溪口村、岩樟乡柳山头村等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启动建设。三是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实现民生支出12.81亿元,增长3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2%。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龙泉二中扩建、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二期)等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安泽园项目、中医院迁建工程等前期工作稳步开展。秀洲―龙泉粽叶基地启动仪式顺利举行,杭州萧山中医院龙泉分院在龙泉市中医院挂牌成立。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困难和问题

一季度,GDP增长10%,主要得益于工业、建筑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四大核算指标均较快增长,分别拉动GDP增长2.9个、0.9个、1.5个、2.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提早下达、增加抵扣提早开票出货等有利因素,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但后期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困难较大。涉及建筑业核算的建筑业总产值数据将面临统计数据修订,预计从二季度开始,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因后期项目土地费的计入也可能放缓增速。这些主要核算指标面临下滑风险,可能导致后期GDP增长放缓。

(一)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需引起关注。一是二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近两三年来我市没有工业大项目落地投产,工业招商项目依然存在“签而不建,建而不快”现象。二是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1.67亿元,增长**.7%,但投资总量仍然偏小,工业投资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6.7%,比**年全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2.4%)下降了5.7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贷款占比较低。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0.16亿元,同比增长1.2%,仅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2.8%。虽然增速列**九县(市、区)第3位,但总量仅列第5位。

(二)项目投资中潜在的问题需引起关注。一是今年我市房地产项目土地费预计较往年有所增多,房地产项目土地费占总投资比重加大,影响二产核算指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下半年GDP增长影响较大。二是项目推进依然受政策处理、土地保障等要素制约。全市项目推进中,政策处理的顺利与否依然是项目推进的第一制约因素,同时土地转用和土地指标也不能全面保障项目推进。安仁镇昌文区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解决约90亩土地规划调整和农转用指标;
龙商鞋产业回归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需要在政策处理和土地指标上予以充分保障。

(三)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需引起关注。一是企业高层次的用工人才较缺乏,用工成本较高,随着机器换人的加快推进,企业对低层次的工人需求大幅减少,但对较高层次的人才十分需要,但本地人才较少,外地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例如国镜药业等企业对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人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二是由于交通条件相对滞后、路程较远,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较高,我市大部分企业生产原材料要从外地采购,例如圣泰、置信等**企业因物流需在**方向中转,而龙泉至瑞安的客车及物流已取消,只能选择专车用于运输,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三、下步工作打算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开局,经济增速高于预期,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阶段,要持续深入打好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组合拳,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巩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确保全年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一)以产业培育大比拼为载体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一是开展生态工业大比拼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不断深化“生态工业第一经济”理念,通过比规模、比投入、比效益、比创新、比提升、比服务,充分调动各工业开发主体及相关部门积极性,营造争先进位的氛围,培育壮大生态工业产业,推动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继续深化民企大服务,组织实施“稳企业、增动能、强信心”精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百名涉企干部进企减负服务、百场企业人才招引交流服务、百名专家进企科技创新服务、百名银行人员进企金融服务、百场企业人才培训服务。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扩大工业经济总量。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力争12%;
工业投资和重点技改投资均增长15%,力争20%。二是开展剑瓷产业大比拼加快发展剑瓷产业。坚持剑瓷文化“第一特色”不动摇,统筹推进剑瓷“八园”建设,投入使用青瓷文化园、剑瓷电商园,拓展提升剑瓷科创园、青瓷创客园,加快推进青瓷孵化园、创新工坊(青瓷产业园三期)建设,开工建设宝剑文化园,谋划打造剑瓷文化对外交流园,确保剑瓷规上产值增长15%,力争增长20%;
剑瓷税收增长15%,力争20%。三是开展科技创新大比拼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不动摇,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力争达到1.85%。确保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工作考核及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等各项指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二)以项目建设大比武为抓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开展项目谋划大比武。健全完善“一把手”项目谋划制,重点聚焦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和大能源等领域,全面营造“重大项目大家谋”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行市长(常委)和乡镇(街道)、部门“一把手”工程,开展全市项目谋划大比武活动,评选优秀谋划项目,重点加强要素保障,着力启动实施一批,确保项目谋划出实效。二是开展选商引资大比武。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导向,抓好“重点盯引”项目及抓签约、抓落地、抓投产“三抓”项目库建设,加大工业招商,全年完成生态工业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0亿元以上,确保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开展项目攻坚大比武。全年重点推进59个重点建设项目、38个重大项目前期、233个政府投资项目,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完成省重点项目、**市重点建设项目、**市重大项目前期年度目标任务。四是开展政策处理大比武。加快做好项目土地和房屋征收政策制定以及任务落实,及时下达项目建设政策处理、土地和房屋征收计划,着力解决项目政策处理过程中的征地、拆迁、安置和历史遗留问题,确保新建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开工、续建项目无障碍施工。积极探索合作开发、以房换地等工作方式方法,有效落实因原预征收土地产生的留用地,切实加快322国道、宝剑小镇等项目建设。五是开展争项争资大比武。积极争取先进荣誉称号、优惠政策、土地指标、省级试点和全局性大项目,有效实行正向激励,对争取到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性、全局性重大项目,力争竞争性分配资金增长15%,完成争项争资10亿元。六是开展土地保障大比武。用足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等政策红利,高效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年确保完成垦造耕地6000亩,力争7000亩。

(三)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平台加快激发改革活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启动以村为单位全域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评估,梳理编制生态产品目录和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建立健全GDP与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工作机制。继续念好“山”字经,补齐“水”短板,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推进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深入总结发掘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提供更多龙泉特色、龙泉经验、龙泉样本。

(四)以大花园典型创建为契机加快美丽城乡建设。深入实施“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全力创建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县。深入推进“百河综治”行动,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等行动,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打造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深入推进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和美丽园区建设,不断巩固“污水零直排区”成果,确保高效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力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加快推进城东综合体建设,加快建成九姑山环形绿道和叠嶂楼主体工程、黄灌防洪堤景观二期等项目。积极推进“瓯江山水诗之路”建设,加快把我市打造成瓯江文创产业带、瓯江山水诗之路黄金旅游带。

(五)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大众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确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实施社保卡办理惠民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加快南大洋小学、城东小学等项目建设,尽早开工建设第四中学扩建工程,加快谋划实施第五中学。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按照二级甲等标准推进中医院迁建,谋划建设月子中心。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安泽园等项目。

(篇二)

今年以来,自治县党委、自治县人民政府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市会议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富民强县统揽工作全局,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力促县域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年,**县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

一、全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年,**县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
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508元,同比增长6.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2元,同比增长9.5%。

从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占26.1%;
第二产业占19.5%;
第三产业占54.4%。从各产业拉动GDP情况来看,第一产业拉动0.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4.1个百分点。从各产业对GDP的贡献情况来看,一产贡献占14.7%,二产贡献占17.0%,三产贡献占68.3%。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第一产业保持增长

受“非洲猪瘟”影响,全县生猪存出栏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全县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菜篮子”各项措施,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3.31亿元,同比增长3.4%,较去年下降0.2各百分点。

农业方面:农业实现总产值9.63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5.2%;
优质蔬菜、特色水果、坚果和中草药的种植是拉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产值来看。蔬菜增长5.3%,水果增长27.4%;
坚果增长4.8%,中草药材增长6.4%,茶叶增长3.6%。特色水果增幅较大,有效带动农业增长。

林业方面:林业实现总产值2.76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4.3%。全社会竹木采伐较去年同期增长12.1%,有效拉动林业增长;
但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同比下降14.1%,林业部门要引起重视。

畜牧业方面:牧业实现总产值6.63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4.1%。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猪的存出栏降幅较大,但牛、羊、禽出栏有很大的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3.02万头,回落28%,肉牛出栏2.49万头,增长83%;
羊出栏8.55万头,增长10.3%;
家禽出栏218.9万只,增长37.5%。其中鸡出栏186.86万只,增长44.36%。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蚕茧产值同比下降1.9%,蚕业办要及时做好明年的工作计划,做好数据监测,及时预警。

渔业方面:渔业实现总产值3.12亿元,增加值同比下降3.2%。

(二)第二产业有所回暖。

全县工业持续下滑,全县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7.1%,较三季度年(-11.7%)收窄4.6个百分点;
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较三季度年(-8.2%)收窄6.4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7.3%,是拉动第二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方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5.5%,较三季度(-24.2%)收窄8.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1%,较三季度(-17.1%)收窄13个百分点。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在库企业23家。从1-12月累计数据看,总产值较去年下降的有18家,占在库企业78.3%。

从企业减产、停产原因看,我县工业主要以高耗能工业为主, 受环保政策影响,部分停槽技改,部分企业停产,产值大幅下滑。

建筑业方面:2019年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家,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3%,有效拉动我县建筑业增长,是拉动第二产业止跌回升的主要动力。

(三)服务业稳定增长。

**年,全县服务业市场稳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从行业来看: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定增长,增加值增长4.8%。

2.全县市场消费较为活跃,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4.0%;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5%;
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7%;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6%。

3.金融运行保持稳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
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4.房地产业继续保持下滑,增加值同比下降27.9%。其中: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下降35.6%,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下降30.1%,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下降28.0%。主要原因是:从**年至今我县房地产企业无地可用所致。

5.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增长96.2%,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6.3%;
非营利性服务业中营利性活动营业收入增长32.0%,财政八大项支出增长16.0%,有效的带动其他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5.2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与去年同期增长4.6%,500-5000万元投资与同比增长28.17%,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34.48%。

**年,全县在库投资项目共75个(含房地产),与去年同期增加20个,同比增长36.36%,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有49个,与去年同期增加13个,同比增长36.11%,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与去年同期增加5个,同比增长27.77%,有投资量房地产项目3个,与去年同期增加2个,同比增长100%。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产方面:一是传统农业产业由于受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限制,产量、产值基本定型,难有大幅度增长。二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产值渔业、烤烟均出现下滑,蚕茧、百香果等新特色产业增幅有限。三是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出栏量大幅减少较大影响畜牧业增速。

(二)工业下滑趋势收窄。

我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以高耗能工业企业为主,存在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偏高、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规模偏小等问题。受环保整治、电价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县大部分企业停产减产。

(三)服务业快速增长。

我县服务业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他服务业的高速增长。2020年,非营利性服务业核算采用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计算。**年,我县非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65.3%,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将严重影响我县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

主要原因是都以工资收入为主,经营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较少。虽然我县的特色农业取得较好发展,但规模化小,不能有效带动大部分农户参与,提高居民经营收入。

(篇三)

**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标找差,强化举措,抓好落实,扎实推进,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稳”主要体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平稳,“进”主要体现为结构质量效益指标在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自身发展也有诸多结构性深层次问题,应高度关注,积极应对,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417亿元,同比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2.3%;
第二产业增加值2612亿元,增长6.9%;
第三产业增加值2609亿元,增长7.7%。

(一)三次产业协同增长

1.农业生产实现增长。**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2.4%。粮食播种面积182万亩,下降1.3%;
总产量76万吨,增长1.5%。蔬菜播种面积下降0.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增长2.3%。肉类总产量8.08万吨,下降5.6%;
禽蛋产量1.85万吨,增长16.4%;牛奶产量1.49万吨。水产品产量11.58万吨,增长3.0%。

2.工业经济平稳有序。**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235亿元,同比增长7.4%。总量前十位行业增加值94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6.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18.1%)、医药制造业(14.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4%)增长较快,专用设备制造业(9.2%)、通用设备制造业(9.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7.6%)增长快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分规模看,大型和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均增长11.2%,中型企业仅增长0.6%。

3.服务业较快增长。**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609亿元,同比增长7.7%,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9.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2%。分行业看,营利性、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增长14.7%、12.2%;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维稳作用明显,增长7.0%、7.4%;
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增速相对较低,增长4.4%、2.2%、2.1%。

(二)内外需求结构优化

1.商品消费持续升级。**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居全省第二位。随着传统消费热点商品需求步入阶段性饱和,消费热点逐步向升级类商品和服务消费领域倾斜。从限上批零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汽车类持续低迷,零售额318亿元,下降1.5%,而石油及制品类持续较快增长,零售额120亿元,增长19.7%;
吃类商品增长13.1%;
穿类商品增长22.9%;
通讯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等升级类商品增长107.2%、26.2%、21.4%、20.0%。与此同时,就餐习惯改变和外卖类电商平台发展为餐饮业带来新商机。全市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20亿元,增长17.5%。

2.出口结构趋向均衡。**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240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出口2046亿元,增长10.5%,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3.4、1.5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5%,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3‰。主要出口市场中,对前三大出口市场欧盟、美国、东盟出口增长8.1%、11.2%、18.8%,出口额占全市的46.2%;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1.2%,出口额占全市的41.1%。主要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出口均增长9.0%,出口额分别占全市的60.0%和20.1%。引进外资进展顺利。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30个,合同利用外资21.29亿美元,实到外资13.51亿美元,完成市定目标的103.2%,省定目标的117.5%,同比增长5.0%。

(三)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

1.市场价格整体可控。**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4%,涨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同比“六涨一平一跌”,其中,居住、食品烟酒、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类上涨4.3%、3.3%、2.7%、2.5%、1.3%、0.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上涨7.1%,涨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2.城镇就业持续向好。**年,全市新增就业13.9万人,同比增长10.8%,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0万人);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7万人,同比增长1.15%,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3万人,同比增长9.7 %。城镇登记失业率2.25%,与上年持平,继续保持较低水平。

3.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窗办”全面实施,96个事项实现“一证办”,603个事项实现“全城办”,200个事项实现“移动办”。加之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落地,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金融稳健运行助力实体经济。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437亿元,增长7.6%;
贷款余额7517亿元,增长12.1%,继9月末创**年以来的新高后,连续4个月创新高。全市不良贷款率1.49%,比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

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质态效益稳步改善

1.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12亿元,增长15.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增长16.2%。其中,税收收入413亿元,增长1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2.3%。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增长13.2%,企业所得税增长17.8%,个人所得税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7亿元,增长18.5%。民生支出432亿元,增长17.0%,占财政支出的比重77.7%。特别是节能环保、科学技术、教育等领域支出较快,分别增长52.2%、21.1%、20.8%。

2.企业增效百姓增收。企业效益增长有力。**年,全市规上工业利润3**亿元,增长11.1%,在上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持续较快增长;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89元,同比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49元,增长8.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元,增长9.1%,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784,同比缩小0.011。

3.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严格能源“双控”。**年,全市规上工业用能总量同比下降0.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降低率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位。**年,全市淘汰348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2549家;
处置“僵尸企业”91家,盘活土地3778亩、存量资产95.73亿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市16个站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2,同比改善6.1%,AQI优良天数比例83.8%,同比升高0.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7个国家“水十条”目标责任书考核断面均达到年度目标要求,Ⅰ~Ⅲ类水比例为100%;
24个省控及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和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

(二)新动能持续发力

1.新产业加快集聚。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业发展继续迈向中高端。**年,全市规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10.1%、9.2%,占比分别为41.5%、48.5%、29.7%。健康、高端装备、环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也快于规上工业,分别增长12.6%、11.0%、9.6%、8.7%。持续深入推进印染、化工等行业去产能调结构工作。五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虽增长5.6%,但利润增长24.7%,行业素质明显跃升。网络消费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给快递业带了新商机。全市网络零售额535亿元,增长25.6%,居民网络消费5**亿元,增长25.7%;
快递服务企业完成业务量4.20亿件,增长27.6%。

2.新主体又有突破。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年,全市新设企业2.78万家,日均新增约76家;
新设个体工商户6.04万户,日均新增约165户。12月末在册市场主体56.63万户,增长7.1%;
其中企业17.31万户,增长11.4%。大力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深化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 家,截止12月底全市上市公司75家;
15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交易金额195.3亿元。

3.新动力稳固支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60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22家。专利授权3728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254件,同比分别增44.9%、53.6%,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位。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增长45.8%;
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3.3%,新产品产值率39.3%,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力提升。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887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0.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1.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1733亿元,增长13.4%,出口额占全市的84.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三、问题出新挑战出新

(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的支撑弱。一是用电量、货运量增速回落。全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道路货运量增长4.5%,增速同比分别回落4.9、10.0个百分点,且两者增速回落势能在下半年较为明显。二是部分经济增长点如汽车消费和生产显现疲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短期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全市限上批零企业汽车类零售额时隔2年后再现负增长。销售端的影响逐步传导至生产端,以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的规上工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全年仅增长5.8%,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增速处于规上工业前十大行业末二位。三是动能转换短期影响明显。**年以来,全市持续深入推进印染、化工等行业去产能调结构工作,对工业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如**区关停46家印染企业和6家热电企业,而印染集聚第三期17只项目,目前虽投产并入库统计16只,但因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全年产值仅42亿元,缺口产能年内难以弥补。而招商引进的大项目,如中芯国际、电咖新能源汽车等还处于建设期,REDS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刚签约,形成产能尚需时日。

(二)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多。一是工业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截止12月底,全市月度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6家,合计产值133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2.0 %,仅拉动其增长2.2个百分点,贡献有限。12月全市当月产值0申报企业458家,比9月增加41家。预计规上工业年度退规企业533家,比上年增加313家。在库停产和年度退规企业增多,将对全市工业经济当期和今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企业、行业间分化较为明显。全年若剔除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3个利润高增长行业后,全市规上工业利润下降1.3%。全市4583家规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711家,同比增加52家,亏损面达15.5%。36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行业利润同比减少或亏损增多。走访中,企业普遍对原材料成本、经营成本、用工成本上涨挤占利润空间的反响比较大。

(三)部分领域风险防控的压力大。一是市场需求变数大。尽管全年全市出口增长依然快于上年,年底中美达成的共识为缓和两国贸易紧张局势带来希望,但出口增速较快增长主要受关税提高前抢出口影响,从后续走势看,前景不容过于乐观。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7.4%,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在四季度跌入荣枯线之下,企业生产经营趋于谨慎。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41.1%,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现有订货指数(40.4%)全年均处于收缩区间,表明随着关税措施的加码和落地,对新增订单的影响已经显现,企业扩展市场的信心明显减弱。二是企业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随着“去杠杆”持续推进,外部融资受限,全市制造业贷款持续处于下行通道,12月末余额1888亿元,较年初减少69亿元,同比下降3.5%。据人民银行利率监测,12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63%,同比上涨0.11个百分点。个别企业集团资金链绷紧,潜在的违约风险与两链风险并存,全市经济韧性有待考验。

四、对策建议

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面对稳中有变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保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风险,在发展中予以解决,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改革创新振实体经济。一是深化各领域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出台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的政策意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探索进入更多领域,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二是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开展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双创”工程,突出抓好载体、主体、平台、人才、服务、机制等关键环节,努力建成一批服务完善、发展成效明显的众创空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二)聚焦内需增长稳后劲支撑。一是全面开展“有效投资提升年”活动。围绕五大传统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等机遇,坚持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接续进行。更大力度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等领域集聚。二是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以文商旅融合发展理念促进传统商贸业创新转型。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引导鼓励旅游、商贸、生活服务等企业,深度挖掘“假日经济”市场,吸引释放市内外更多消费潜力。

(三)聚焦企业效益增活力动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从制约企业发展的税费、融资、人工、能源、物流等各项成本入手,综合施策,着力为企业减负。对于问题困难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属地主管部门要制定个性化帮扶举措。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抓挖潜。引导企业加强行业形势分析研判,主动应对贸易摩擦等风险挑战,开拓新市场,抢抓产品订单,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生产经营的科学性预见性。强化企业产业链横向和纵向间合作,引导企业在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强供需对接,合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四)聚焦城市转型拓发展空间。一是推进全市域协同发展。围绕构建网络化都市区,大力实施市域互联互通工程。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深化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三区连接区域规划建设,高标准实施镜湖新区开发建设,推动**向镜湖一体化相向发展、上虞“拥江向西发展”。统筹**、嵊新城镇组群发展,加大小城市培育力度。二是实施融杭联甬接沪战略。主动拥抱大湾区、融入大都市区,加强与杭州宁波对接,争取更多平台项目纳入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推动杭绍甬互联互通。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创新要素,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篇四)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紧扣建设财富**、智慧**、魅力**、幸福**的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强党建、提品质、惠民生“三大工程”“九大行动”,着力打造具备国家中心城市水平的精品城区,全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GDP总量突破1300亿元大关,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总量和占比均居全省城区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超32平方米,全区经济发展进入提质换挡、转型升级新时代。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跨上1300亿元台阶。**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01.6亿元,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全省2.1和1个百分点。全区GDP从近五年来增速上看,以年均10.3%速度稳健增长;
分年度看,由**年增长12.8%转为**年

增长9.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从经济总量来看,全区GDP以年均100.6亿元的增量稳步增加,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二)服务业发展强力推进。一是服务业增加值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22.4亿元,同比增长10.2%,从近五年看,年均增速达11.5%。二是**年全区新增规模服务业企业193家,新增单位数为五年来最高。三是服务业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2%,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GDP增长8.7个百分点,对全区GDP增长贡献率达96.5%,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四是重点行业贡献度高。**年实现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16.4%,占全区GDP比重为19.5%,高于GDP增速7.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强势推动全区经济发展;
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6.3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为14.3%,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27.2%,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金融业集聚发展有力的支撑了全区经济稳健运行。

      (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在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的推行下,各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建设节奏加快推进。65个市重大项目(统计口径)完成本年投资263亿元,占全年市重大项目年度预计投资量的140.6%。二是标杆项目稳步推进。**国金中心、世茂广场、**投资大厦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隆平高科总部研发中心、英氏孕婴童二期、特格尔健康医药产业园、药圣堂产业园等一批园区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三是民生项目有序推进。黄土塘、蔡锷中路两厢等6个棚改项目加快扫尾清零,农科村、新桥村等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白竹坡路、纬十六路、支18路等项目全力推进,新安小学等7所学校启动建设,火炬中学等四所中小学实现主体完工,即将交付使用。

      (四)消费市场亮点频现 。一是社消零售高于GDP增速。**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9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
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5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内五区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二是多数商品增速比上年加快。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4.5亿元,同比增长37.5%;
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5.9亿元,同比增长22.7%;
通信器材类实现零售额21.2亿元,同比增长14.5%。三是住宿和餐饮业扭转了低迷的状态,居民消费持续走强,经营呈现稳步回升趋势。**年完成住宿业零售额13.1亿元,同比增长7.7% ,比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
完成餐饮业零售额79.9亿元,同比增长7.5%,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居民消费需求动力不减,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五)园区工业集聚作用增强。**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0.9亿元,同比增长0.7%。近年来随着隆平园区坚持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品质,园区企业出现产业集聚、抱团发展,新的产业集群愈来愈壮大,目前已经形成生物技术、新材料、食品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行业和以铝合金型材等重工业行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年隆平高科技园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4个百分点;
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超小康考核目标值3个百分点,园区工业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

      (六)高新产业发展强劲。一是高新技术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累计增加值391.7亿元,占全区GDP 的比重为30.1%,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二是报表企业数量翻倍。四季度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报表单位235家,比去年同期净增加140家,同比增长147.4%。三是高新产业结构持续改善。高新产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33.7亿元,占比33.9%;
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84亿元,占比18.6%;
限上商贸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73亿元,占比7.5%;
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31亿元,占比34.2%,高新行业高新技术产值42亿元,占比4.3%。与去年同期相比服务业的比重扩大,高新技术行业风险有效分散,行业结构得到改善。

      (七)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185元,同比增长8.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6473元;
经营净收入6486元;
转移净收入5856元;
财产净收入11371元。二是居民消费意愿活跃。**年全区城镇居民消费人均支出为37913元,同比增长9.4%。八大类消费支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食品烟酒、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增长12.4%、10.7%、9.7%。三是消费结构更趋合理。今年**年全区居民人均食品类支出为9.62元,占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27%,同比下降了2.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18.1%,子女教育、旅游、健身和假日消费已成为文教娱乐消费中的新热点。

      (八)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区全年22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均按要求完成或超额完成,在生活保障、社会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帮助群众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具体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037人;
城市棚户区改造790户;
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600个;
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计14所;
中心城区新增停车位3484个,缓解了停车压力;
全民建设工程共计58处;
新增养老服务床位76张;
自来水城区户表改造完成10000户等。

      二、**年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全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要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客观分析经济运行中的支撑条件和不利因素尤为关键。

地区生产总值:从**年GDP的内部结构来看,全区三次产业比例0.0:13.9:86.1,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86.1%,占绝对的主导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测算第三产业增长的财政预算八项支出相关核算指标压力很大,加上金融、交通运输业增速较GDP增速低,且占全区GDP比重较大,拖累GDP的增长。

      工业:目前全区工业经济低速增长,缺乏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支撑,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年度新增的规模工业仅5家,且企业规模均较小,尚处于发展初期,工业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新振升、经阁集团等重点企业支撑。存量企业中,减(停)产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高达26%,工业经济尚未摆脱增长点单一的窘境。

      固定资产投资:从调研摸底情况看,**年投资运行情况很不理想。一是重点项目**年度计划腰斩,续建重大项目所剩投资无几,新增项目缺乏土地和财税政策支撑;
二是企业财务数据保密,5000万以下项目获取财务数据更为困难;
三是招商情况不理想,企业外迁趋势严重,原属全区优势的银行总部面临搬迁,也带动一批实业企业搬迁;
四是拆迁困难,项目上马滞后,马王堆街道出现土地流拍等情况;
五是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只允许向环境保护项目投入,如污水治理和大气治理项目,目前道路等基建项目都停了。

      商贸:从商贸发展空间上看,全区城区面积内五区中最小,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压力较难缓解,人口流动大,停车泊位匮乏,无法给大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数量有限。从商贸流通的业态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私营、个体商贸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含量水平低,业态水平不高,不能进一步带动商贸大流通。从运营成本上看,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发展艰难。受人力资源、租金、原材料、物流等各类成本上升因素影响,各商贸企业的利润空间普遍严重缩水。根据**年四季度财务数据上报情况来看,356家直报企业中,利润为负的企业达到69家,占19.4%。

      规模以上服务业:一是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全区三成左右,与民生相关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占比不到10%。高附加值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规模仍然偏小,营业收入占比仅为5%左右。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地域分布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文艺路、朝阳、定王台三个街道,合计122家,占全区企业数的56.2%,部分街道目前只有两三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三是融资难制约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企业目前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筹集困难,融资能力较弱,企业资金压力增大,进一步制约了企业服务项目的开发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四季度的生产经营景气状况问卷调查表中,填报资金周转紧张的28家企业中,有19家选填的原因为融资成本高、融资难、货款回笼慢,占比达67.8%。

      三、攻坚克难,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区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第三产业、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规模达全省第一,人均GDP、单位面积财税产出、居民收入等指标领跑全省各城区。经济结构优化,抗风险能力强。,作为中心发达城区,我区经济发展建议不必看重短期增长速度,而要着眼于长期增长潜力。如过于追求增长速度和规模,将透支经济活力。我区应从战略上统筹短期稳定增长与中长期结构调整的大局,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向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继续推动各项事业再上台阶、再创佳绩、再求突破。

      (一)夯实基础增内力。一是要确保投资稳健增长。近年来,虽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与其他兄弟城区比较,尚有一定差距,**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市内五区第五位,且投资后劲不足。建议今年要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调度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二是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随着全区经济发展进入提质换挡,转型升级新时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应积极发挥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部署要求,促进消费、转型、创新三者互动,创造新供给、培育新消费、激发新需求,进一步把巨大的消费潜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要更加突出重点,围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文体教育、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推动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二)抢抓机遇夺先机。一是要紧抓政策机遇,加快提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经济总部化水平。抓住**市城市总体规划、远景战略规划编制契机,主动融入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发展布局,围绕建设“中国种业硅谷”发展目标,加速推进人民东路隆平现代产业园项目建设,把隆平高科技园打造成技工贸产值“千亿园区”。二是要加大招商力度,注重亲商、留商、稳商。围绕带动力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项目,深入开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二次招商,重点实行到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驻点招商,精心策划金融、文化、商贸等节会招商。全面梳理整合各类优惠政策,坚决兑现政策承诺。

      (三)转型升级强后劲。一是产业转型要高端。产业发展要更有利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要以中央商务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隆平高科技园为载体,加快打造以现代金融为支撑,以高端商贸为重点,以生物育种为特色,以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为补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打造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上海、北京单位GDP的财政产出率遥遥领先,两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比重分别为22%、16.3%,而全区此项比重为9.0%,差距不小。这跟上海、北京的产业结构有关,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企业比较多,这些企业税收贡献度更高。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总部经济,别的地方税源产生的税收,部分汇集到企业总部所在地,比如企业所得税实行总部汇算清缴,也推动这些城市税收规模的做大。二是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把推动“双创”作为全面推进全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出台系列政策、特别是人才引智政策,强化工作推动,有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释放创新动能、浓厚创新氛围,为全区调结构、转方式作出积极贡献。

(篇五)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八字”方针和“六稳”要求,着力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12亿元,增长6.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9%、第二产业增长7.2%、第三产业增长6.5%。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居全区第二,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居全区第三,第一产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居全区第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居全区第五,经济总量由上半年全区第三上升为第二。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与上半年持平,高于全区1.9个百分点。一是优势产业发展提速,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多元合金四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4%,较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二是新入库企业拉动明显,上年末和1-9月新入库44家企业增加值增长91.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28.6%。三是大中型企业有效支撑,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96.5%,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2.9%。

(二)服务业支撑作用减弱。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较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4和1.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9.8%,较上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受电信业务总量增长72.4%带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8.8%,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5.17个百分点;
财政八项支出增长2.9%,较上半年回落4.6个百分点,影响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增长不同程度回落,金融业增长6.8%、拉动服务业增长0.6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长3.7%、拉动0.4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长3.8%、拉动0.1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下降4.1%、下拉0.2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下降3.7%、下拉0.57个百分点。

(三)农业生产持续回落。受夏粮减产、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2%,较上年同期、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9、1.2和0.3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回落。各类作物播种面积155.9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较上年下降5.6%;
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增长1.2%和0.2%;
生猪饲养量15.15万头,下降2.4%;
水产面积13.3万亩,下降33.5%。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波动较大。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收窄21.3、1个百分点,较1-8月份下降5.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36%和8.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渐趋优化,重大产业、工业技改、高新技术投资分别增长10%、18.9%、8%;
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山水林田湖草试点政策效应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156.6%。

(五)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5亿元,下降5.2%。其中税收收入12.32元,下降3.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75亿元,增长13.9%,较上半年回落7.3个百分点;
其中: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社会保障、社区事务支出较上半年分别回落14.3、83.8、18.9、75.7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分析

(一)工业增长基础不牢固。减停产和亏损企业依然较多,全市126家规上工业企业减停产,减停产面达49.4%,高于上年同期10.8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109家,亏损额14.3亿元,分别增长19.8%、52.7%。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回落0.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0.2%,占规上工业比重71.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79.9%;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高于预控目标5.9个百分点,稳增长与降能耗矛盾突出。

(二)服务业增长有待提速。前三季度,服务业7大行业呈现“五增两降”态势,但各行业增减幅度较小。影响服务业增长的因素中,交通运输业由于京藏高速改扩建通车,四季度增速将较去年同期的下降21%大幅收窄、由负转正,拉动服务业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9月份的重点财政支出增速放缓给四季度预留一定空间,部分财政补贴发放,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八项支出加快增长,带动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回升。综合前三季度各项指标,全年服务业稳定较快增长,可为经济增长多做贡献。

(三)投资增长压力较大。投资入库大项目少、投资不足,在库可报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仅7个,9月当月形成亿元以上投资项目仅1个、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仅16个。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下降,滨河新材料等34个项目投资较年初计划不同程度缩减,民间投资下降4.4%,连续6个月负增长。受市场环境、政策优势减弱等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大、落地难,实体项目到位资金仍有20亿元缺口。

(四)财政和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困难,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6.9和7.3个百分点。长期停产或半停产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非正常户欠税近15亿元,目前可清理欠税仅3亿元。加之落实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7%,较上半年回落0.1和0.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五)县区发展不均衡。从前三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看,各县区存在不同程度发展短板。其中:GDP增长最低的**区与最高的惠农区相差2.5个百分点;
**区规上工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长最高的惠农区分别低6.5和22.2个百分点;
惠农区第三产业比增长最高的平罗县低4.7个百分点;
平罗县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比增长最高的县区分别低26.6和1.8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集体调研石嘴山市决策部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盯市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六稳”工作要求,牢牢聚焦经济工作主战场,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决战决胜第四季度,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千方百计增投资

1.加快推进87个重点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区重点实施杉杉能源锂电池(四期)、德希恩健康饮品加工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
惠农区加快推进恒力生物高档尼纶基材、经开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18个重点项目建设;
平罗县全面抓好阳光焦化焦炉升级改造、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水处理厂等24个重点项目建设;
市直项目建设单位继续抓好三二支沟沿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天然气应急储气设施建设工程等10个重点项目。

2.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对标项目建设年度目标,明确重点项目四季度建设内容,制定详细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月细化建设内容和预计投资计划,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调整施工计划,加快推进星海镇养老护理院等30个投资完成率低于50%的进展缓慢项目,倒排工期,制定建设进度计划,切实提高项目投资完成率。

3.全力抓好**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等秋季农田水利项目,督促进展缓慢项目合理安排工期,采取工种交叉作业,扩大施工面等措施,加快投资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内容。针对恒达纺织三十万锭高档纺纱等11个土建工程基本结束项目,督促企业尽快启动设备订购,入冬后立即开展项目设备安装,全力冲刺今年的建设任务,做到项目建设无冬闲。

4.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靠前服务和跟踪指导,围绕项目批复、施工合同签订等入库要件,建立项目问题整改清单,逐个梳理解决具体问题,尽快补齐前期手续,确保开工一个入库一个。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提高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报送率,确保资金支付与完成投资相匹配,及时将手续齐全项目统计入库,形成有效投资。

5.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把握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及城市特色发展要求,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山水林田湖草、银川都市圈、城市特色和开发区优化提升等国家、自治区支持领域,谋划好2020年、沿黄生态经济带、建市60周年和“十四五”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和重点工程纳入国家、自治区规划和重大项目库。

(二)精准施策稳工业

1.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自治区“20条”、市“10条”等优惠政策措施,及时兑现企业各类项目、奖补资金,进一步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共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强化126户减停产企业帮扶,对减产企业逐一摸清原因,通过帮助解决贷款、享受优惠政策等措施,促使企业增产增效;
对停产企业中符合环保、安全政策要求的,促使企业复产达效,逐月降低企业减停产面。

2.全面摸排规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紧盯盛鼎丰新材料、康德权生物科技等竣工项目,指导达到标准的企业及时入规,完成全年新入规10家的目标任务,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对稳定生产的企业,要鼓励企业通过拓展市场、技术改造等方式扩大生产,推动新生焦化二期、福泰硅业气相白炭黑等项目达产达效。

3.对新建和技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落实高耗能项目“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严控新增过剩产能。开展活性炭、碳素等领域节能监察,对能耗超进度的企业采取错峰生产、限产整改、停产治理等措施,严控工业能耗、煤耗增长。

4.对标自治区工业转型升级“十大行动”,充分发挥“四长”联动助推转型和“四个一”加快转型作用,继续抓好100个工业技改项目、36个两化融合项目和100个科技合作项目。深入推进开发区优化提升,强化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运用,落实差别化电价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确保年内处置“僵尸企业”80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73家、淘汰铁合金等落后产能78.09万吨,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紧盯短板提三产

1.实施好《**年城市特色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8项重点工程,加快北武当河“煤城记忆”文化长廊和“梦幻星海湖”等项目建设。完善去库存和购房补贴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积极消化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发展。

2.加强与电信、移动等运营商衔接,加快推进5G技术商用,继续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推出商用、家用网络续费和移动客户端包月套餐等优惠活动,进一步拓展农村电信市场。

3.结合城市特色发展,加快推进划行归市,促进特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实施好名小吃一条街、农副产品一条街和旅游产品一条街等,扶持发展商圈经济、夜间经济等。围绕“双11”、元旦等节庆活动,谋划开展惠农东大街购物节、汽车狂欢购物节、“年货大集”等促消活动,引导**山大楼、华欣百货等商场延长营业时间、开展购物打折和消费抽奖等活动。谋划好冰上运动会、花灯展等冬游项目,吸引周边游客来石旅游。

4.加强与自治区交通厅的对接,校正京藏高速改扩建影响公路周转量监测数据的问题。争取保税中心经营费用补贴政策,及时发放进出口内陆运输费用补贴等资金,降低物流成本;
加强与周边园区及企业对接,帮助保税中心扩大业务和市场占有量。

5.学习借鉴银川、吴忠等市经验,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重点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领域支出,确保财政八项支出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支撑服务业稳定增长。

6.抓好陆港现代物流集聚区和**区生态工业旅游休闲集聚区建设,落实好“小升规”奖励政策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补助政策,激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入规上限积极性,确保全年新培育规上服务业和限上贸易企业16家以上。

(四)多措并举促增收

1.加大综合治税力度,进一步提升征管水平,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加大税收清欠力度,提高稽查税款入库率。加快闲置房产和公车处置进度,盘活政府闲置资产,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大与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的沟通对接力度,全力以赴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

2.落实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加大对“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力度,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2%和4.0%以内。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职位工资指导价位,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3.抓好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社保扶贫,加快推进9个“扶贫车间”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3600人以上,确保今年1800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庙庙湖村和红瑞村脱贫出列。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增加农民养殖收入、务工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优化环境助招商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审批服务事项划转工作,年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扎实推进区市优化营商环境“1+16”专项行动,加大全程跟进、节点推进、督办改进力度,重点在简化审批手续、降低企业负担、精细有效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高各类市场主体满意度。

2.紧盯第四届中阿博览会我市签约的28个项目和自治区主要领导外出签约的13个项目,靠前服务,合力推进。紧盯招商线索,主动出击寻求合作,每半月至少外出开展一次招商活动,力争年内再签约15个投资过亿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区抓好多氟多电子级氢氟酸、长乐集团智慧养老基地等重点招商项目,惠农区抓好万香源生物香精香料、申银特钢重组等重点招商项目,平罗县抓好大唐平罗火电、中钢石墨等重点招商项目,推进各类招商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

(篇六)

一、经济运行总体形势

4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我市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全市经济运行逐步走向正常并呈企稳回暖态势。

(一)从指标增幅看,呈现“三个收窄、一个下滑”态势

“三个收窄”――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降幅明显收窄。1-4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23亿元,同比下降36.4%,降幅较1-3月收窄13.5个百分点。其中:4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03亿元,环比增长60.9%,同比增长1.13%,是疫后首次当月出现正增长。

二是社消零售总额降幅明显收窄。1-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亿元,同比下降38.9%,降幅较上月收窄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市场表现较为活跃,如楚乐商贸、龙辉禽蛋、德瑞蔬菜、望江路水果批发市场等4家批发企业累计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7.71%、15.3%、6.4%、0.**%。

三是固定投资额降幅明显收窄。1-4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同比下降74.5%,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逆势上扬,完成1.1亿元,增长116.9%。

“一个下滑”――

即财政税收持续下滑。1-4月,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04亿元,同比下降65.8%,降幅较上月加大0.1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亿元,同比下降69.4%,降幅较上月加大0.3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72.9%,降幅较上月加大1个百分点。

(二)从实体运行看,呈现“两个加快、两个提升”态势

“两个加快”――

一是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截至4月底,全市“四上”企业复工率达到100%。

二是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在重投指挥部双指挥长的强有力调度下,全市一大批重点项目强势推进。如城区22条破损道路综合改造、棚改征迁及还建房、公租房建设、汉江二桥、汉江大桥大修、老浆沟黑臭水体整治、雅口枢纽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快速推进,友谦汽车紧固件、结加改性材料、重资产厂房二期、宝武炭材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

1-4月,全市已有12个投资项目入库。

“两个提升”――

一是项目谋划质效提升。自疫情以来,全市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立足收官十三五,干好十四五,谋好十五五,全面加强项目谋划。累计谋划658个,总投资6072亿元。其中:年度第一批策划争取中央投资项目46个,目前80%已完成前期工作。

二是消费热度提升。4月份,全市粮油食品、化妆品、金银珠宝、日用品等四类消费,增幅分别同比增长9.4%、7.8%、7.9%和15.7%。

二、存在突出问题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及促进疫后经济措施的不断强化,我市发展积极的因素正在加速集聚。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工业经济恢复正常的阻力因素仍然较多

一是受疫情影响,市场不畅,订单减少。一方面,受国际疫情影响,电子行业、服装行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医药等出口创汇企业,销售渠道受阻,贸易中断,生产低迷。1-3月,全市外贸出口企业订单损失约2551万美元。如:大山合健康食品香菇、木耳出口困难,海外订单大量减少;
宝辉电子产品出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天舒纺织、成雄织造丢失大量海外订单;
共同药业、阿泰克受挫较大。另一方面,受国内疫情影响,上下游供应链断裂,国内订单消失和减少,产品积压严重。如受非洲猪瘟影响,襄大农牧产品积压严重,生猪出栏降低。

二是部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物流不畅、设备更新升级等原因,造成复工复产缓慢。如成雄织造、钟宜化工因设备技改维修,影响生产,产值下降严重,同比分别下降64.2%和68.3%;
绿鑫生态科技玻璃窑炉全面检修,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因季节性消费调整,嘉施利、新鄂西、农乐化肥等企业掉产较大;
雅新家纺因资金链不稳,造成生产严重不足,处于半停产状态,产值下降77.2%。

三是市场波动大,生产积极性不高。纺织行业因受市场棉花价格急剧下跌影响,棉花价格由14200元/吨下降至10000元/吨,损失巨大,再加之老客户丢失,出口订单减少,导致整个纺织行业发展低迷。

四是行业管理制衡,影响部分产业发展。由于受环保因素影响,矿产资源正在加大整顿力度,导致建材行业生产严重不足。如喜山矿业、森源矿业等企业受原料供应影响,生产受阻,带来水泥、建材等行业整体成本上升、原料不足,生产不能拉满拉足。

(二)经济刺激不够,社销表现疲软

一是零售业不均衡,发展后劲不强。销售服装、鞋帽、针纺织等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业务停滞、库存商品长期闲置、折旧增加等问题,直接导致企业收入大幅跌落,企业利润亏损严重。

二是住餐业短期恢复有限。全面复工复产后,餐饮酒店业虽然相继开工,但防人员聚集,客流量明显减少,酒店入住率严重不足。1-4月,全市9家限上酒店完成销售额1523万元,同比下降40.4%。

(三)项目建设气场与投资入库数据不匹配

一是在库项目数量不多。截至4月底,全市在库投资项目仅有80个,比上年同期少25个。

二是项目入库和数据报送难。4月下旬,国家从我市68个投资项目中抽查了8个,要求提供相关投资数据依据。至5月8号截止日,“燕京新型社区”、“明华钢化玻璃”等3个项目无法提供充足的投资数据证明。5月7日,又追加了对我市5个项目的查询,要求提供凭证,仅有“医疗防护用品项目”提供了凭证。按照国家要求,被查询项目无法提供可信的投资数据证明,不参与汇总,从而造成我市在库项目无法上报数据。

三是在库项目问题多。如“来度锂电池制造”、“猛狮锂电池”等僵尸项目,被省局要求退库;
“纳来创硕淀粉糖项目”虚报数据被省局抽检后,被要求退库;
“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集中供热(汽)项目”超前上报投资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也存在退库风险。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全力以赴稳就业。结合市场用工需求,持续开展人才超市荐才、网上招聘引才、创新创业平台选才等行动,加强技能培训和用工对接,扩大就业面。有序引导城市商圈夜间经济,规范引导集中时间、集中区域的摊点、夜市经营,扩大灵活就业面。因户施策解决300多户未充分就业的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二是全力以赴促投资。加大项目入库力度。重点做好新签约落地项目及技改扩能、政府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实行一月一通报,形成倒逼机制,确保每月都有新项目开工,对长期未动工的项目,该清理的清理,该约谈的约谈。同时,紧盯财政、国投趴在账上资金,加强项目督办,尽快形成实物投资。加大向上争资夺项力度,为今年及十四五投资奠实基础。

三是全力以赴保农业。一方面,科学调度灌溉用水,做好当下抗旱保夏插工作,打牢稳产保丰收的基础。另一方面,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大疫之后,必有大灾”防备思想,推进农业保险拓品扩面。

四是全力以赴稳实体。加强项目督导,对已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督办,严格兑现项目进展情况与合同政策挂钩,倒逼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园路网、“一企一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环境。推进“百名干部进百企”,深化“一企一策”,落实减费降税政策,切实为企业排忧纾困。

五是全力以赴促消费。在实施爱心消费扶贫换础上,严格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发放消费券(抵扣唬、家电汽车购置补贴等一系列举措,鼓励群众消费。加快推进城区破旧道路综合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棚改征迁、美丽乡村建设等一揽子惠民工程,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同时,鼓励引导直播带货、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线上新型消费形式,不断为消费结构升级扩展广阔空间,吸引群众消费。

《经济运行分析(20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经济运行分析(2020).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