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NO!
校园暴力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靠严惩甚至刑罚,未必管用,这更需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将非暴力灌注到教育过程中,并建立霸凌应急响应机制等,合力为孩子们创造安全、无暴力的教育环境。相较之下,跳出法律万能思维和刑罚迷恋,从社会层面去反思这些校园暴力何以发生、怎么杜绝,更有意义。
对于在校读书的孩子来说,校园生活是最美好的时光。但是现在这个看起来单纯美好的环境里,却隐藏着不那么和谐的部分。近些年来,在各地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在不少孩子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光明日报盘点的2016年教育热词中,“校园霸凌”赫然位列其中。
欺凌弱小一直在校园某个成年人看不见的角落隐秘地发生。与之相反,对校园霸凌的研究则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如今,校园霸凌,在学生、家长、校方,乃至社会各界都成为一个激烈讨论的话题,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
霸凌离我们很近
据教育部不完全统计,2016年5-8月份期间,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然而这只是愈演愈烈的校园霸凌的冰山一角,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一直在持续。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又有两起校园霸凌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2月初发生在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的校园霸凌事件,更是刷爆了朋友圈。在朋友圈广泛传播的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作者称,自己是一位母亲,儿子是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并被诊断成急性应急反应。然而,家长找学校沟通未果,家长称“老师把这个事说成是‘过分的玩笑’,还让我们大事化小,我们不能接受。”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介入调查后,该事件迅速登上网络热搜。
这已经不是校园暴力事件第一次走进公共视野。
去年6月,一段“小学生被多人围殴”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据网民爆料,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几名初中生把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当地公安表示,当时在场的4人已到案,均为未成年人。著名演员陈坤当时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一视频,多名网络“大V”的关注,让这一事件迅速发酵为热点。不少网民震惊于视频中的情景,慨叹“校园霸凌现象竟严重至此”。
之前在微博上,几张疑似校园霸凌事件的照片经传播后也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在照片中,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生跪在地上,嘴里塞着黄瓜,而另一名校服女生采取抓头发等动作。有网友指出,从施暴女生的校服可以看出,她是上海市某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位来自安徽黄山黄家炳实验中学的高三女生,在网上吐露了她遭到同班3名男生下“春药”,之后又被威胁如果找老师或报警就用“砒霜”毒死她的恐怖经历。
此外,“安徽小学生被副班长逼吃屎喝尿,事后威胁‘弄死你’”“ 南京一初一男生被该校初三男生堵住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被逼自扇耳光,还强迫吃大便”“ 广东海丰女中学生遭脱衣殴打拍摄”……这些新闻,都曾在前不久引起公众关注。
最近,微信公众号“校长说事儿”发布的调查显示,63%的学生被同学或轻或重地欺负过。上面这些被网络曝光的霸凌事件只是校园霸凌现象的极端缩影。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的儿童经常被霸凌,所以不要觉得霸凌离我们很远。
校园霸凌如何定义
什么是校园霸凌?
按照网络百科上的解释,校园霸凌实际上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发生这些同侪间欺压的行为,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直接诉诸身体的霸凌并非多数,更常见的则是言语和社交方面的霸凌。而这些,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并没有像身体暴力和侮辱一样,被严肃对待。
对于该如何定义“校园霸凌”,上海闵行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陈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像我们看过的《哆啦A梦》动画片,其中胖虎对小夫和大雄的很多行为,其实就是校园霸凌。“校园欺凌者和被欺负者往往都有一个强弱的力量对比,而且有持续性,会反复发生。”陈滢说,其实校园欺凌都很多种形式,但我们现在往往更多关注的是身体上的欺凌。
她认为,有些表现形式比较隐蔽的欺凌也须得到重视,如“社交欺凌”,“像孩子在学校中组成小团体故意有目的性的孤立/排挤某一位同学。”此外,她指出,现在网络欺凌也成为了校园欺凌中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形式,如同学之间在社交网络上对某些同学带有传播性的攻击。
从很多的校园霸凌事件可以看出,很多学校、老师与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概念模糊了,这对施暴方和受害方都是更大的伤害。什么叫模糊概念呢?就是不能清醒认识霸凌的伤害,而是定义为其他概念去处理,比如:这只是孩子们之间的无意识戏弄、过分的玩笑而已、每个孩子都会犯的错等等。
伤害了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都不自知,这是最可怕的。长此以往,施暴方将更加肆无忌惮,受害方甚至养成受虐人格倾向。
就拿热议的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来看,从家长、学校的各种“声音”来看,同学之间的“课间打闹”确实是存在的。究竟这个学校同学之间的“打闹”存在了多长时间,“打闹”的程度是什么样的,“打闹”给同学造成多大伤害?中关村二小方面没有正面回复。同时,网络上更多的声音评论说,中关村二小的发声,过于官气、与家长不能平等交流,甚至上升到冷漠的态度。
校园霸凌的后果相当严重。根据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童年时遭受的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甚至会造成长大后心智健康、体能健康与认知健康都呈现贫乏状态。那些童年时期曾被欺凌过的孩子,人生中会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童年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在45岁时会有更大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50岁时认知功能也会表现较差。也就是说,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在40年后之后,仍然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